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8日
收 手
□ 居晓年
2025年的夏至刚过,六月二十三日,仿佛醍醐灌顶,我终于从一场经年的迷梦里彻底醒来。
收手了。郑重宣告:不再往那些网络平台投递文章了。不为别的,只为斩断那根名为“求转发”的、令人颜面尽失的绳索。
说来惭愧,曾几何时,每有一篇小文侥幸被某个公众号录用,那点可怜的点击量就成了悬在心头的秤砣。于是乎,顾不得脸面,也顾不得他人感受,我便化身那最不识趣的“催债人”。亲朋也好,文友也罢,通讯录翻个底朝天,挨个儿去央告:“劳驾,帮忙转发一下?”语气里是强撑的热络,心底却是无边的虚怯与尴尬。人家是碍于情面勉强应承,还是心底早已厌烦透顶?不得而知,也无暇细想。只觉自己像个沿街叫卖的小贩,低眉顺眼,求张三,拜李四,将那点可怜的“存在感”寄托于他人指尖的轻轻一点。这姿态,自己想来都觉面目可憎,何况他人?怕是早已引得腹诽无数,只是碍于情面未曾撕破罢了。细细回味,这行径,真真是无趣至极,庸人自扰!
如今的所谓文学平台,许多早已变了味道。有些公众号的规矩,直叫人啼笑皆非:文章刊用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作者必须“拉”够规定的阅读量,甚至还要在排行榜上争个你死我活。平台以蝇头小利为饵,钓得作者们不顾斯文,使出浑身解数去“扰民”。面子?在冰冷的数字面前,碎了一地。死要面子活受罪,活脱脱一出荒诞剧。何至于此?难道指着这点转发量糊口不成?可笑!更可悲!
所幸,我总算从那自我编织的焦虑罗网中挣脱了出来。自那日顿悟起,便向亲友们发去“友情声明”:收笔不耕,静心读书。非是文人,何必强求?不如回归本真,修身养性,关注这身皮囊——健康,方是余生永恒的主题。
是啊,一个退休的公务员,既已离了案牍劳形,不正该图个清闲自在?何必再入那喧嚣的“文坛江湖”,自寻烦恼,更扰他人清宁?虚荣心、存在感、名利观……这些虚幻的泡沫,对一个卸甲归田之人,还有什么意义?今日即使有本事将那文章的阅读量推到十万百万,又能如何?明日即便侥幸得了个“省作协会员”的虚衔,又能怎样?这些,能换来半刻真正的内心安宁,能提升一丝一毫生活的幸福指数吗?剥开来看,不过是骨子里未散尽的名利虚荣在作祟罢了。
人活一世,贵在通透。半生风雨都过来了,昔日的荣耀光环也早已淡去,何苦临了临了,反倒为几篇网络文字,去讨那没趣,折了自己的尊严?如今想来,那位资深文友酒后真言,虽糙却理不糙:“文学是个什么东西?有时真如敝屣。活人的尊严,才顶顶要紧。” 诚哉斯言!人立于世,一撇一捺,“尊严”二字,是最后的脊梁。
从今往后,那汲汲营营的投稿路,是彻底断了。顶多,偶尔在自家微博的一亩三分地上,栽几株自赏的文字小花,聊慰闲情。悠哉!这放下后的清风明月,才是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