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5日

好儿女齐聚盐渎城 小鬼班晚眺登瀛景

□ 彭 鹏

孙中明历来对上司派下来的捐税,总有个讨价还价的习惯。对筹二三石粮食,在他的乡里,那肯定不在话下。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讲点价钱,总会能减免一些。有时采取背后塞点好处给收捐的人,也会马马虎虎地减一点,甚至还能减到七折八折。对付捐税,就要像做买卖一样,抬头称秤,低头看人;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官事头,钱粮尾,手法也不完全一样。听了民运同志的谈话,他深思了一阵子,又看了看这三个人的脸色,考虑到这次是个没有油水的差事,但又不能完全推托,便说:“抗日打东洋,我完全赞成!筹集粮食,支援前方,我义不容辞。不过这盘子太大了,感觉难以如数完成。那些小户人家出不起,大户人家又没人敢去征。这次幸好三位亲自上阵,我定当尽力协助。如有差错,还请多多指教。这个数字,当由乡公所转账,命令保甲,由他们摊派到户,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江延三人听了孙中明这一席官腔,便了解了此人能说会道,办事圆滑,但没有指责他。对他赞成抗日的态度,还大加鼓励一番,但附带地点了他一下:“这个任务,当由孙乡长鼎力完成,余区长早有公文传给你了呀!”然后,把话题移开,问了这个乡的风俗民情,遭受鬼子烧杀抢的情况,国民党在这里有哪些苛捐杂税,他们怎么样摊捐派税,国民党军队逃走时老百姓有多少户被抢了,抓去了多少壮丁,抢去了多少年轻妇女,等等,整整谈了一个上午。

两天后,苏成告诉江延和武仁,他今天碰到一个人,此人就是在那天观看“登赢晚眺”时遇见的那位老汉。

江延决定,三人一同去走访他。

第三章 建农会农民当主人 废陋规佃户反洗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间转眼就到了1941年的春天。

隆冬过后的地面,正萌发着春天的嫩芽。路旁的小草像针尖一样,钻出了覆盖着它们的薄薄的土层,争先恐后地报告春天的到来。春风解冻,雪霁河开,河上早已不再悄无声息,冰块早已化为清澈的流水,涓涓地流动着。碧波辉映蓝天,一阵微风吹过,水面就像一条起皱的绿色绸子。三春水暖鸭先知。它们伴着白鹅,一会儿在清澈的水里嬉戏,一会儿又钻进深水,等冒上水面后,就高兴地拍打着翅膀,不时用扁嘴擦着身上的羽毛。雪白的鹅经过一番戏水后,将身子浮在绿水上,表面上看,似乎停止不动了,可两只红黄色的鹅掌却在水下不停地划动着,碧水中泛起道道红波。

春风叩门,春雨敲窗,田野苏醒了。春风吹到每个庄稼人的脸上,像丝绢一般轻轻吹拂着,心里产生了以往从没有过的感觉,尝到了舒心过日子的味道。追求民族解放的烈火已经点燃起来,但他们并不满足,渴望在追求解放和幸福的大路上迅跑。

“雪水足,来年熟”“冬天雪盖厚,来年不发愁”。江延他们发动了春天的借粮借种运动,解决了几个乡的贫苦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候的口粮和种子。通过这些运动,广大翻身农民进一步地加深了对共产党和新四军的认识,也进一步地理解了组织起来的重要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组织都相继成立了。

春天是温暖的,但又是不平静的,革命的洪流冲击着四乡八镇。

县农民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万余农民代表齐集县城,讨论如何支持新四军抗日,讨论县和各级农民救国会章程,以及如何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成和减息的问题,共商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支援抗日的大事。

这万把农民代表,本来非常有秩序地坐在那里,但一听说陈毅军长和刘少奇政委来了,大家都站起来了,踮起了脚跟,总想把坐在台上的每个人都看个清楚。他们对什么“长”还懂,可对什么政委和书记这名称就不懂了。主持会议的人介绍他们这些领导人的时候,只好用当地通俗称呼说,这几位就是我们军队和政府的“当家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