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5日

秦南镇:

三产融合发力 拓宽联农共富新路径

□ 记者 丁嘉怡

6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三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7个典型案例,秦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三产融合”打造生态农旅宜居示范区》成功入选,为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秦南镇围绕构建“生态农旅宜居示范区”的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片区整治”的思路,探索出“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特色文旅”三位一体的整治模式,让沉寂的田野“活”起来、集体的资源“动”起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体整合:“土地整治”让小田成大田,农民变股东

近日,记者走进秦南镇秦兴村,只见携带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水稻田上空来回穿梭,在操作人员的遥控下,有序地向田间喷洒农药。经过土地整治,原本零散的耕地已实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为机械化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近年来,该镇以村庄拆旧复垦为切入口,系统推进土地整治,将分散低效的土地资源整合成规模连片的“成方田”。同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机械化农事服务。

“以前我们种得多、卖得难,合作社就是自己跑市场,现在不同了,通过镇里土地整治,把近万亩小块地整合起来,流转成片,实现了订单农业。今年合作社对接销售订单四千多吨,公司管销路,我们抓种植,农户参与土地入股分红,集体收入一年就能多增约40万元。”该镇农业综合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徐以洪告诉记者。

一链贯通:“现代农业”让农产品从田头直达舌尖

整治后的土地如何持续产生效益?该镇并未止步于“整地”,而是着眼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电商农业,让农业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我们直播基地现每日3场直播,全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秦南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源源介绍道,“农产品卖得好,关键是前端标准化。我们和合作社制定统一品控、包装和溯源规则,品牌打响后,复购率高、价格稳,现已带动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人年均增收超3万元。”

在这个以“直播电商+农业标准化”为核心的新模式中,该镇打通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全链条。为了支撑这一产业转型,该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敲破了技术、品控、销售等多环节壁垒,农民不仅参与土地流转,还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二产三产环节,获得多重收益。

一廊多点:“特色文旅”打造生态农旅宜居示范区

产业融合的终点,不只是“产得出、卖得掉”,还要“引得来、留得住”。在秦南镇,土地整治带来的空间重构也为文旅发展拓宽新道路。

“镇里构建的是‘1个园区+1间联合社+N个技术团队’的联农共富体系。通过全域土地整治,像灯塔、东方红、秦兴等村庄新增耕地约1100亩,建成约10000多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其中核心区约4000亩。村民土地统一流转,企业统一种植管理,电商直播扩大销路。同时,我们还结合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打造了东方红粮库、千秋驿站等特色节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农民既是生产者,又参与分红、就业,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持续增收。”该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智为荣告诉记者。

从单一土地整治工程,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工程,秦南镇正在绘就一幅以农民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支撑、以产业融合为路径的共富新图景。当下的秦南,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风景入画、产业成链,农民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这场从“单打独斗”到“三位一体”的蝶变,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秦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