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14日
烽火蟒蛇河⑬
好儿女齐聚盐渎城 小鬼班晚眺登瀛景
□ 彭 鹏
江延就指给他看,那个高处的灯光,就是望海楼,紧挨着它的就是天妃宫。“这不叫庙,也不叫寺,叫宫。有的说,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宫,因为她是天妃,所以也叫宫。老百姓瞎猜,既然称妃,必须有丈夫。其实,这位天妃是唐宋年间的一位福建林姓女子,从小聪慧绝顶,精通医道,行善济世,防疫消灾,救苦救难,护国庇民,特别是拯救海难的渔民,所以在沿海这一带的渔民中,她的威望极高,圣名远播。她未婚而录仙籍,绝对不是天宫中那位神仙老爷的小娘子。她又被尊称为”妈祖’。天妃宫的香火很旺,特别是每年的三月左右,那些要出海打鱼的渔民,都要带着香、烛、纸马和祭品,对她顶礼供奉,恳求天妃娘娘保佑他们出海打鱼平安无事。正因为天妃保佑渔民,这个庙就和其它的庙不同,在这个庙的柱子上,悬挂着无数条尺把长的小船。这些小船的式样,都是渔民按照自家船的样子复制的。过去下海的渔民,在海上失事的很多,不少人出海后,人船再未归家。无所寄托的渔民,便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天妃身上,以为献了条小船挂在天妃的大殿上,出海的渔民一旦出事,天妃马上就会知道是哪家渔船,立刻乘着献给她的挂在大殿上的小船,赶往出事地点去搭救。所以渔民每次出海,都要来这里祭祀一番。这里的香火虽然不断,但海上翻船死人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靠近天妃宫不远的方,还有座闸,我们称它叫北门闸,但以前也管它为天妃闸。看来,这位天妃管的事太多了。通过这个闸,把从西边泻下来的水排出去。造这座闸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海水倒灌。可是这座闸太小了,西边的大水来了,它像个喉咙,反而使大水无法快速向海里排泄,一时吐不出,就会造成水灾。大的海潮来了,它也挡不住,海水仍然倒灌进来。”江延停了下来,看看几个人似乎挺乐意听这些神话传说,就继续说,“这座天妃闸还有个小故事,不知在什么年代,但也不会太远吧,当然是在这座闸建造起来以后的事。有一位喝过不少墨水的文人雅士,到处喜欢舞文弄墨,他在酒余饭后,到闸上逛了一圈,登上望海楼,稍事休息,便诗兴大发,对跟随他的一批捧场的人说,我要为天妃闸写一副对联。随从们一听,立即捧出文房四宝,他提笔一挥而就写好上联:‘一闸两水,海咸河淡’,可下联怎么也想写不出来,现场其他人也对不出,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将下联对起来,至今仍然只有上联,没有下联。”
大家听得全神贯注,谁都没注意,小金几个人也到这里来了,一个班的人在桥上会齐。
小金正和那个老庄稼汉在说话,那个年轻的仍站在背后听着。江延他们都扭过身子注意起小金和老汉的攀谈。老汉问小金:“国民党的军队,那些当兵的,不是被抓去的就是犯了王法的人。他们对老百姓太坏了,所以我们老百姓都认为,”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你们这帮人,都年纪轻轻的啊!“他回头向江延望了望,又说,”听了你们刚才的谈话,像是还有些学问的人,而且年纪又这么小,怎么也当起兵来了?”
小金听了这位老大爷问话,感到这个人有胆量,很爽气。八路军、新四军到这里还不久,一般的人是不大敢问这些事的。看来,他对八路军、新四军还不太了解,有必要向他解释解释:“老伯伯,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不抓壮丁的,从不强迫别人来当兵。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完全不一样,我们都是自愿参军的。由于我们的军队打鬼子最坚决,参加队伍的人也就更多。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军队不仅打鬼子坚决,而且处处保护劳苦人民,是一支为劳苦人民打江山的军队。”
他还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向这位老汉讲了一遍,又问道:“您这次进城来,能看出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不同的地方吧?现在这个城市,也不像国民党在的时候搞得乱糟糟的样子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