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5日
让文字照亮生活
□ 杨应和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一本好书,如同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启迪我们生命的智慧之光,引导我们用心拥抱生活,用爱点燃希望。”多年来,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还是静谧的夜晚,我都喜欢沉浸在书海中,让文字引领我探索世界的奥秘。
记得我拿到第一份工资时,便迫不及待地购买了四大名著的精装原版。尽管这些书籍在少年时期已有所涉猎,但如今再次翻阅,我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此外,我还钟爱外国文学,莫泊桑的《一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狄更斯的《双城记》等作品,如同开启了一扇扇通往异国的窗户,让我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
经典之作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们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然而,经典之作只是众多明灯中的一盏,我们需要更多的现代文学作品来拓宽视野,紧跟时代步伐。沈从文、朱自清、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让我陶醉其中,受益匪浅,精神得到了极大满足。
读书不仅能够温暖我们的心灵,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它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正如作家朱一卉所言:“文学修养的提高,使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得以开阔,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公平、公正和良善真实的衷心向往。”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关于蝉从长期蛰伏、破土而出、脱去蝉衣、直至飞翔的艰难蜕变过程,深感震撼,对年少时捕蝉的行为感到自责。如今,我学会了用心聆听蝉鸣,将其视为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读书也是一种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认知能力和比较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和鉴赏水平至关重要。冯骥才在《无书的日子》一文中写道:“写书比读书更为幸福,因为写书是挖掘自己、净化自我的过程。”
然而,我认为写作与欣赏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读者的鉴赏能力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作品,从而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而作者的写作水平提升,又为读者带来更优质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推动读者鉴赏能力的提升。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提升整体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虽然流传甚广,但我并不完全赞同。文学源于生活,书本中的精彩内容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滋养。我们应该关心社会、关注现实,将读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各类书籍的同时,更要重视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用所学知识去解读生活现象,深入理解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让文字照亮生活,珍惜每一个充实的日子。因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我们的生命将充满惊喜和感动,原本平淡的生活也会变得格外美好。这些美好的瞬间如同陈年佳酿,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醉人;又如璞玉经过琢磨后焕发出的温润光泽。让我们继续用文字点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