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15日

葡萄园里的“甜蜜交响曲”:

农技赋能绘就丰收图景

本报讯(记者 陈 诚)五月的阳光洒在张庄街道葡萄集体农场的藤蔓上,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一串串幼果如翡翠般点缀其间。眼下正值葡萄生长的关键期,果农们穿梭在田间给葡萄的枝条抹芽、疏果,奏响了一曲繁忙而充满希望的“田间管理交响曲”。

5月13日,记者走进农场,90亩的葡萄园整齐划一,果农们正弯腰在藤架间忙碌。“五月是葡萄生长的黄金期,花果管理必须跟上。”农场负责人戴妮一边检查一边介绍说,“现在主要做的是抹芽、定梢和疏果,确保养分集中供应,让葡萄长得更均匀、品质更好。”

据悉,这里的葡萄采用了现代化种植模式——限根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一应俱全。“我们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系统会自动提醒,既省工又精准。”戴妮笑着说,“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葡萄的品质和产量都提高了不少。”

农场主要种植南太湖特早、夏黑、阳光玫瑰等市场热销品种。“阳光玫瑰甜度高、带玫瑰香,很受消费者欢迎;夏黑成熟早,耐储运,适合远销。”戴妮介绍说,在科学管理下,葡萄亩产可达3500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型商超和水果批发市场。

“五月气温回升快,病虫害也开始活跃,必须提前预防。”张庄街道农村办公室技术员何丹丹蹲在葡萄架下,指着架子上悬挂的黄色诱虫板说,“像这样的物理防治方法,既能有效减少虫害,又不会影响葡萄品质。”

“葡萄就像孩子,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何丹丹一边检查枝叶一边解释,“我们会根据葡萄的生长情况,合理进行施肥和灌溉,确保葡萄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近年来,张庄街道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葡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区农技专家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