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11日
饼香絮语织盐城
□ 陈卫中
盐城人的一天,总被一缕缕的饼香萦绕,像串场河的水默默无声地浸润着街巷阡陌,将晨昏暮霭都染成了那片温馨的焦黄。
晨曦初露,大街小巷的鸡蛋饼店前就排起了长龙。一口黝黑的铁鏊子,一双白蝶穿花的手。面糊与炽热际会时,竹刮板轻轻旋转,铁板上便绽开一轮满满的月。鸡蛋磕在中央,“滋啦”作响,蛋液缓缓漫漶,像是揉碎了朝霞泼洒人间。青葱碎、香菜末次第落下,铁铲翻飞间,秘制酱料涂出的弧线比虹霓更加绚烂。这是盐城人最熟悉的早餐,一张鸡蛋饼,裹着市井的烟火,挟着匆匆的晨光。
日头攀上登瀛桥头时,大冈老茶楼的木格窗棂筛下细碎阳光,八仙桌上青瓷盏中碧螺春正舒展腰肢。后厨里,老师傅将油面水面反复折叠,擀杖起落间,面团里便藏进了古老的插酥故事。烘烤时酥皮簌簌剥落的声音,像极了梅雨时节瓦当滴漏。层层叠叠的酥皮,一碰就碎,得用手小心轻轻托起。老人们常说,这饼要配碧螺春,一口饼,一口茶,方能品出其中三味。酥皮簌簌落在杯中,浮浮沉沉,倒像是江南的雪。
午后蝉鸣慵懒,上冈的草炉饼正与岁月对弈。黄泥砌的炉膛泛着青铜器的幽光,师傅将发好的面团拍上炉壁,麦秸燃起的火舌忽明忽暗,在泥炉内壁投下跳动的象形文字。待铁钳探入炉膛,夹出的分明是片片琥珀,裂纹间渗着柴火的私语。就着虾糠汤掰饼的食客,总要把碎屑仔细抹进泛着墨香的晚报。窗外的串场河不声不语,只把往事慢慢揉进粼粼波光。
暮色漫上土灶台,老屋的炊烟便成了最温柔的召唤。母亲弯腰添柴的身影被火光拓在灰白墙上,忽大忽小,像皮影戏里的古老传说。粗陶盆里的老面悄然膨胀,带着经年的酸香,那是从外婆的搪瓷罐里分出的酵母,在时光里窖藏了三代人的温度。面团贴在灶壁的刹那,麦香便与灶王爷的絮语交融,柴火噼啪炸裂的火星,是土地写给天空的情书。孩子们守着灶口,看灰烬里迸出转瞬即逝的星子,等待焦黄的月亮升起。灶台上方熏黑的日历定格在立冬,而土灶饼的香气早已穿透季节,在游子梦中落成经年不化的雪。
鸡蛋饼里裹着市井的喧嚣,草炉饼中藏着乡愁的温度,插酥饼上落着江南的雅致,土灶饼里烙着母亲的慈爱。
这些层层叠叠的饼香,在万家灯火里织就盐城的经纬。新城区玻璃幕墙映着霓虹,老巷口青砖缝里钻出车前草,而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人在深夜的街头寻找那缕熟悉的饼香。离乡人的行囊里,土灶饼用粗布裹了三层,插酥饼的油纸包贴着胸口,草炉饼的焦香渗进行李箱的褶皱。当异乡的月亮爬上窗棂,咬一口发酵的乡愁,裹着海腥味的风便掠过梦中的芦苇荡,送来串场河永恒的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