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2日
初春荠菜最解馋
□ 乔加林
周末,为了舌尖上那难以忘却的记忆,我们带着女儿出城去挖荠菜。带着蛇皮袋拿上小铲和剪刀,我骑着电动车带着妻子,女儿骑着她那心爱的赛车,我们一家向城南郊外出发。
出城南行五公里,眼前豁然开朗。逃离钢筋水泥禁锢的城区,放眼眺望远方的原野,释放着因长期阻隔而形成的压抑。看濉河宽阔河床中那条明亮的水带;瞧刚从冬天醒来的原野,河道两岸树木枝条绿意渐浓;秀美的田野,野花芬芳,泥土含香,水面上偶尔有几只白鹤在翩翩飞舞。阳光明媚,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来,游玩踏青及挑荠菜的人们脸颊显示着微微的惬意。远处树林中,斑鸠在咕咕咕——咕咕咕地叫,浑朴而单调,几只麻雀在树梢上飞来飞去。河堤两岸、麦田里,早已有三五成群的人们在挖荠菜了!不时有笑声传来。
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放在路边,各自拿出铲刀或剪刀,弯下腰,在河沟两岸、麦田里慢慢地寻找,与麦苗同样嫩绿的荠菜,它静静地趴在地上,稍不留神,就会从眼皮底下游离。因为荠菜善变,它的颜色、形状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杂草和其它野菜很少的的地方,它匍匐在地上,叶子呈锯齿状,很深的灰紫色,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它。在菠菜地里,它就挺直身子拼命往上长,碧绿的叶子几乎看不出锯齿状,就像一棵棵小菠菜,不认真观察,很难分辨出来。在杂草丛生的荒滩野地,它既不匍匐在地,也不高高挺立,灰绿色的叶子呈浅齿状,和周围的杂草混在一起,不易找到。
在田野里挖荠菜,要集中精力,睁大眼睛,仔细寻找,不放过每个角落。只要找到一棵,就能发现一片,带来意外的惊喜。有时候,路过时没有看到,回来时无意中突然发现一棵肥大的荠菜正躲藏在草丛里呢。这时候,就会激动得欢跳起来,飞快扑过去,生怕它逃遁,就像捉到躲藏起来的小伙伴,别提有多兴奋!
女儿拿着塑料袋,迈着轻捷的步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们,欢迎我们。挑着挑着,一个个又肥又嫩的荠菜就会在眼前跳跃着,女儿专门捡又大又嫩的荠菜挑。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一家三口就挑了半口袋荠菜。休息时,闲不住的妻子,她坐石头上,择菜,去掉枯黄的叶子和杂草。
挑荠菜的人越来越多,大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工具大多是大同小异如蛇皮袋、塑料袋、塑料桶拿上小铲和剪刀,三三两两来到田边地头或者沟渠两旁,看见一棵棵,一簇簇的肥硕的荠菜,争先恐后地或挑或剜,个个笑逐颜开,不到半天功夫,各自大包小袋地满载而归。
荠菜饺子,是我们家的最爱,怎么也吃不够。记得小时候,每到春暖花开,村庄上的人们有的提个竹筐,有的挎个篮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带上一把小铲或镰刀,去田里、麦地里、河堤上去挑荠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有的荠菜手掌一般大,肥肥的,绿绿的,特别的诱人。
春天来了,荠菜火了,众多的素菜都拜倒在荠菜的裙下。春天,荠菜成为人们舌尖上的美味,成了人们追寻的野生的绿色食品。清闲的人们会到田野里自己去挑荠菜,忙碌的人们大多到菜市场去买荠菜回家加工。
回家后,妻子把荠菜清洗干净,在锅里焯过水,捏干水分。切碎了,三分之二留作包饺子,又留三分之一拌上麻油食盐葱蒜做凉菜。
荠菜——大自然馈赠的寻常野菜,本无倾城色,却得众人喜。早春的荠菜是其一生中最肥嫩多汁的时候,既保留了为越冬而储备的浓郁醇香,又吸收了为开花结果而准备的新春雨露。春早荠菜特别的香,清水洗净沸水烫过。荠菜一改采来时的模样变得新鲜翠绿,做一盘凉拌菜,淋上麻油拌上葱姜蒜,夹一筷子放在嘴里嚼一嚼,那感觉、那味道、岂是大棚蔬菜所能比拟的。更妙的吃法是:把烫过的荠菜切碎了与备好的鸡蛋葱蒜鸡精混合调成饺子馅,做成薄皮素三鲜水饺。煮熟后,咬一口、品一下、哎呀呀、满嘴荠菜香,津从舌边生味出鼻腔直冲脑门,那悠远的香味荡气回肠,那味道,那感觉久久不能释怀。
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似灵丹”。古称荠菜为“护生草”,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它有良好的降压、止血作用,对麻疹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我国中医学认为:荠菜性味甘平,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之功效。所以说自古以来,作为一个野菜名牌,荠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绝不是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