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22日
未来 温暖相伴
□ 李希锦
茫茫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若有幸遇到与你同频,跟你一路同行的灵魂,请你倍加珍惜。
高中三年的同学老王就是这样的人。
老王跟我同龄,属虎,中等个头,很结实,就像他现在生活的城市,海边特有的梭子蟹,个子不大,骨头里生肌肉,壮实得很。衣着虽非名牌却很挺括,整洁,清爽。他性格沉稳,不苟言笑,行事稳重,令人信赖。与人相处时,他常喜欢跟人挑战掰手腕,多数时候,那些五大三粗的大个子,龇牙咧嘴一番,终于都败下阵来。
老王当“官”了。在基于老乡联谊会而组建的协会里,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秘书长这个位置可谓“大内总管”,事务繁杂,责任重大。我向他表示祝贺,协会秘书长之位非他莫属,简直是“不二人选”时,老同学却只是摆摆手,低调地说:“承蒙老乡们信任和厚爱,只不过为老乡们做点服务工作,也要向您学习。”寥寥数语,谦逊得体,滴水不漏。
老王开了一家广告传媒设计公司,颇具“老板范”。他整天稳坐中军帐,通过手机微信联系客户,电脑布置事情,公司运转得行云流水,井井有条。虽说他会开车,却从来不会自己亲自开车送货。用他的话说,术业有专攻,开车送货、现场安装,这样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对此深表赞同,我遇到过很多企业主,他们又要去拓展业务,又要亲自开车送货,处理现场施工等琐事,成天忙得像个滴溜溜转的陀螺,结果企业规模反而做不大。我也真切记得,三十年前,在一家厂里实习时,技术科的嵇姐说过,“力养一人,智养千军”,我印象深刻,这也与老王的理念不谋而合。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虽然我跟老王同届不同班,高中毕业后去了不同的学校,从此天各一方再无音讯。但二十年前,我来海岛出差,一天早上从旅馆出门去车站,迎面撞见一个熟悉的脸孔——啊,一丝不乱的寸头,鼻梁上架着副眼镜,“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不是高中时的王同学么?其时,他兜兜转转也刚来到这个海岛城市创业。老同学相见,分外亲切,除了感慨这个世界的广阔和渺小,缘分奇妙之外,他拉着我去他租在小区里的公司喝茶叙旧,回想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毕业后各自天南海北的风尘漫漶。
印象深刻的是,老同学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张茶几,两台电脑,一尘不染。我当时好奇地问他,公司开着,那些文件和标书呢?老同学笑言:“无纸化办公,所有的文件和标书都在电脑里。你想啊,我们读书时,学霸的卷面一定是最整洁,清清爽爽的。”想想自己的日常卫生管理,不免汗颜。
那之后的日子,我跟老同学往来互动多了。他拓展的业务越来越多,公司规模也越做越大,公司规模大了,老同学的创业激情丝毫未减,依然保持着十二分的冲劲和闯劲,不变的是,低调,内敛,不张扬,始终印刻流淌在他的血脉中。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韵律,也领略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个中内涵。身处时代大潮,通过努力和付诸智慧汗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现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如今,我俩都已迈过“知天命”的岁月门槛。这样的年纪,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和体悟。那天,老王瞄了一眼我渐已凸起的腹部,幽幽地告诫:“亲,你该节衣缩食了。”是的,诚如他所言,一个人,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何谈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呢?同样,人进中年,尤要警惕防止不知不觉中滑入“油腻大叔”行列。
背井离乡,来到海岛打拼二十多年,同学老王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方热土。望着眼前越发成熟的老同学,我有理由相信,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将不再孤单,因为,真诚,热情和鼓励,点燃照亮彼此,余生相伴,温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