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05日

拓展“农民富”的成效

本报讯(记者 丁嘉怡)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统筹做好“地产房人”四篇文章,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资源潜力挖掘、村企合作联建等9条路径,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富”的成效。

走进学富镇草房子“莓”好时光亲子采摘园,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架架草莓秧苗,叶厚茎肥、翠绿茂盛;绿叶白花间,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探”出头来,个大饱满、长势喜人。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草莓已进入大面积成熟上市的阶段,丰收的希望在土地里生根发芽,传递着乡村产业振兴的“信号”。近年来,盐都不断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辅助,打造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高新农业,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建设“莓”好时光亲子采摘乐园。

“我们采摘园共有8个草莓大棚,种植面积40余亩,亩产可达5000斤,一共带动周边村民50余人就业,年村集体收入约100万元。采摘园借势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契机和草房子景区的文旅辐射,将草莓元素充分嵌入采摘、观光、休闲、科普、研学、露营等综合功能,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亲子游胜地,采摘旺季平均每天客流量接近2000人次。”学富镇周伙村党总支书记李天庆告诉记者。

“学富镇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以‘开年即开工、开工即实干’的劲头,积极践行改革创新、强村富民‘两大路径’,加快打造‘医疗健康首选地、乡野拾趣欢乐谷’,在推进现代化新实践中走在前、做示范。”学富镇党委书记曹虎表示,一是抓稳经济发展“增长点”,主动融入全区“3+3+N”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打造医疗健康产业,力争为全区推荐落地项目3个、本地开工建设4个以上。二是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全面承接草房子、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溢出效应,开发提升红色研学、“三采三钓”、民宿农家乐等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不断丰富生态观光游、休闲采摘游、度假养生游等农旅新业态。三是放大增收节支“示范点”,巩固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9条路径经验做法,持续推进“一费两金”清收行动,抓实“五笔收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四是聚焦百姓民生“关切点”,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四类人群等特殊群体,开展“户户到、人人访”大走访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敢闯敢干、能干会干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韵古邑、高新盐都”贡献更多学富力量。

区委全会提出,亦城亦乡,城乡融合,是盐都乡村振兴的显著特征。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贵表示,区农业农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统筹“三农”发展,提振精气神,铆足新干劲,加快乡村全面振兴。聚焦高质高效,打造都市农业集聚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依托“一园两带四基地”,聚力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新引进亿元以上加工项目4个以上,打造食品加工、绿色果蔬、生态水产等产业集群。聚焦宜居宜业,打造乡村建设样板区。高质量推进125省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善拓展“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纵深推进村庄清洁“三大行动”,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聚焦富民强村,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农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拓展村办实业、联农服务等增收路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40万元。统筹推进二轮延包试点、“三资”管理等农村改革,加快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韵古邑、高新盐都”贡献农业农村力量。

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处处彰显发展活力。下一步,盐都将持续奋进,不断夯实乡村根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书写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