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08日
关于盐城市盐都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25年1月7日在盐城市盐都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 磊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三次产业韧性增强,实体经济更加坚实。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实时开票销售677亿元、总量规模全市排名前移2个位次,增长31.3%、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8%、超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4.2%、全市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全市第二,FPC柔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市三星级以上企业35家,其中市五星级企业5家。服务业呈现集聚态势。高起点建设十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服务业向品牌化发展,顺丰速运、顺成达物流获批国家“4A”物流企业,兰丰环境、大明生物等2家企业创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累计创成省“两业”融合试点企业9家、全市第一,城西南现代物流园区入选省“十大绿色物流园区”。全年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120.3亿元、增长15.4%。农业现代化扎实迈进。粮食持续稳产保供,面积、总产实现双增长,创成省耕地保护激励区,建成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粮食丰产片区10个,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4万亩。盐麦7号、盐粳26号等6个稻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盐麦5号、盐麦6号等4个品种荣获部级植物新品种权。
(二)投资消费双向发力,市场内需加速释放。招商引资有力有效。充分运用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组织开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合作大会、盐都(上海)长三角产业招商会等区级重大活动10场次,现场累计签约项目129个。联超光学玻璃、维信高精度FPC线路板等一批10亿元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50亿元的长盈精密、昱辉光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150个、78个、47个,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消费市场升温回暖。深入开展政企联动促消费活动近百场,发放“焕新消费·约惠盐都”消费券600万元,扎实推进以旧换新,受理汽车国补2500笔、省补4000笔,申领补贴超8000万元,列全市首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亿元、增长7.5%。持续促进房地产政策发力,出台“都十条”优惠政策,发放购房补贴1669万元,7家建筑企业跻身全市30强行列、全市领先,金贸集团入选江苏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全市唯一。项目建设纵深推进。铆足干劲抓大项目好项目,东创新能源结构件项目如期投产,致控电机电控、人工智能加速中心等7个项目接受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检阅”,受到高度肯定。
(三)科创资源整合集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量质双升。全年净增国家高企100家,总数超500家、全市第一。新获批省瞪羚企业17家、市创新联合体5家,均列全市第一。兰丰环境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神鹤科技获批省院士专家创新中心,汉印机电获省“双创人才”项目立项。国投中科新能源获批省研发型企业、上硅所盐城创新中心获选省前沿技术攻关项目立项,均全市唯一,博拓新材料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项目,实现全市零的突破。创新载体能级跃升。依托“一核两翼多点”科创布局,全力打造盐龙湖智创谷、火炬路科创园、人工智能港、盐渎数谷四大科创载体,成功招引入驻优必选机器人、聆世科技等多个优质项目,微纳功能材料研究所、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研究所等6个实验室建成使用,牵头成立淮河经济带创新联盟,高新区全国排名前进10位。创新生态活力提升。成立全市首家科技招商公司,创新构建“科技局+科招公司+园区+基金”科技招商体系,累计招引科创项目64个。新增有效发明专利73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0件、是全市平均水平近2倍。全市首推“创新积分贷”产品,建立企业“技术翻译官”制度,开展“技术问诊”行动,累计服务企业530家(次),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四)全面改革深化拓展,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重点改革落地见效。盐都经开区成功挂牌,盐城高新区3个区中园实体化运营。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市级试点,首款数据产品在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登记上架,全市率先构建“数据直达基层”创新场景。基本完成92个村(居)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入选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县,郭猛镇入选全国第二批土地延包试点地区,全程不见面交易等“三资”管理特色做法获全国推广。区管国企经营性收入和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盐高新产控集团获主体信用AAA评级。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稳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入选“一件事一次办”省标起草单位,“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互通互认”在全市推广,实现18个跨部门185个事项互通互认。开展政务服务领域重点优化整治,累计优化修改办事指南1832条、优化办事流程188项。打通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通道,重点项目审批提速25%以上。对外开放深度融入。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与长三角地区高校新签订产学研协议65项,签订旅游协议114项。建成全省首家跨境电商社区,新集聚跨境电商企业55家,“9610简化申报模式”率先在省内完成异地通关,全市首家引导企业通过经营利润收购股权,开创利用外资新模式。
(五)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和美乡村赋能添彩。绘制全域规划新蓝图。圆满完成中心城区10个单元、镇区8个单元及165个村庄规划编制,出台全市首个村庄“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内外详细规划全覆盖,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成果全省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构建全流程管控、分类型指导的规划管理体系,实现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六连冠”。塑造县域城市新风貌。实施城建重点工程96项、城市更新项目10个,阜溧高速盐都段建成通车,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开展已拆未安攻坚行动,建成安置房4903套、保障性住房2082套,完成安置分房4223套。实施住宅小区物业提升和违建治本攻坚行动,整治老旧小区5个,新建充电棚664座,拆除违建2.5万平方米。全面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淮剧《天道》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折子戏《赶脚》入选文旅部优秀传统戏曲名录,区博物馆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勾勒田园乡村新图景。“一园一策”打造农业六大园区,现代渔业产业园通过国际BAP认证,华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入选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项目。深化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秦南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创成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1个。
(六)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底色深耕厚植。生态环境加速改善。滚动推进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工程”,建成小马沟生态安全缓冲区,蟒蛇河创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持续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攻坚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居全省前列。加大水环境管护治理和修复力度,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湖荡风情小镇。绿色制造加速建设。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伏特家用储能和3C电池PACK项目、方成太阳能光伏配套包装项目、旭阳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竣工投产。东峰锂电池隔膜及涂覆项目、昱辉光伏组件一期项目加快建设。低碳转型加速拓展。主动融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有序实施节能低碳改造,为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一企一策”制定节能改造计划,博拓建材、悦达纺织技改项目分别获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积极探索“2+3”零碳产业园试点建设,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汇来丰智能共享储能中心一期项目全容量并网投运,高新区获批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苏中苏北首个省级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
(七)服务供给优化扩大,幸福生活可感可及。公共服务扩面暖心。77件省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按期完成,新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9个、长者幸福食堂1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市第二,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校2所,“满意教育在盐都”持续叫响。数字化紧密型医共体“十张网”基本建成,成立全国首个区级肿瘤防治中心和区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中心,获批国家慢性进展期肝病防控示范区、江苏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县(区)。社会保障增效提质。多措并举稳岗就业,引进高校毕业生4756人,兑现稳岗返还资金147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100人,支持自主创业1411人,“乐业就在盐都”根基更牢。深入推进“阳光保障进千企万家”行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分别达到12万人、8.9万人、17.4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20连增”,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800元。社会治理卓有成效。“都和谐”行动有力化解矛盾风险,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均达100%。实施“精网微格”提质工程,“法润都美”品牌更入人心,法治建设综合满意度、扫黑除恶满意率位列全市第一。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建议
(一)经济发展10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
13条产业链开票销售增长13.9%
——农业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开票销售36.9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
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工业投资增长10%
建安投资增长10%
民间投资占比84%
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30家
限上企业网络零售额增长10%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6.5%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
(二)转型创新6项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
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0家
新增报会上市企业2家、股改企业10家
——新增“四上”企业260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5%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9%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85%
技术合同成交额33亿元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6公顷/亿元单位
GDP用水量41.6立方米/万元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1.7万元/亩
(三)绿色低碳7项
——单位GDP化石能源能耗下降率完成市定目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3.9%
——新能源发电量、装机容量增长33.6%、20%
——自然湿地保护率76%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5%
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50%
——绿色出行比例7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80%
(四)民生保障4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
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00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9%
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2600户
三、执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重抓产业集群,构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提级。
(二)重抓内外潜力,累积经济增长利好因素。拓展消费空间。
(三)重抓改革创新,激发全域发展强劲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
(四)重抓融合发展,绘就美丽盐都和美画卷。完善现代城市功能。
(五)重抓绿色低碳,勇当绿色发展“碳路先锋”。聚力推进绿色转型。
(六)重抓民生幸福,切实回应群众关心期盼。优化民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