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8月17日
捕蝉少年
□ 胥加山
一日暑天在单位吃完午饭后,沿着油坊沟游园一排摇曳杨柳枝下的一条园中小道步行回家,午间正是一天最燥热的时光,行在园中,被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笼罩,此时园中除了我和一树树禅鸣,别无他人,就连早晚爱在园中散步的流浪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在园中树荫浓密,人在树荫下行走,恍如迈入某处原始森林,外界的热浪好像与此处隔绝,我一边不疾不徐步行着,一边聆听如歌的蝉鸣,偶发童心未泯,探寻这蝉鸣声的发源地,顺着黑褐色杨柳树干,透过根根枝条和密密的柳叶,搜寻蝉的踪影,光影打在我仰起的脸上,细汗慢慢爬上额头,可我搜寻良久,眼寻得发花,脖仰得发酸,还是只闻蝉鸣,不见其影,明明循声而寻,却始终不见其影,有点扫兴,觉得被这群聪明的蝉戏弄了,于是加快步伐,早点回到家中午休。
一段林荫小道未走到尽头,两个手执竹竿的少年出现在眼前,一位戴着眼镜,一位歪戴着太阳帽,一路小心翼翼慢走,不时驻足仰头,两个少年出现在酷热正午的游园中,一时引起了我的好奇,他们见我走近,大老远示意我放慢脚步,生怕打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游戏,只见一个少年轻轻地将手中的竹竿向树荫上空靠拢,待我蹑手蹑脚靠近,才知道,他们在捕蝉……
城市游园里出现捕蝉少年,恍如梦境。歪戴太阳帽的少年,手执竹竿,尽力将竿梢的另一端向上靠,甚至踮起了脚尖,我顺着竹竿的方向,聚焦竿梢慢慢向上靠拢处,果然有一只黑褐色的蝉伏在树干上,尽情歌唱,完全没注意到危险的降临。少年的个头还是矮了一截,手臂、身高、竹长、踮脚的高度全加起来还是距离蝉影有一柞长,孩子尽力够着,又担忧竹竿碰到枝叶惊扰到蝉,执竿少年额头滚下了汗珠,呼吸急促起来,眼镜少年替他捏把汗,几次尝试,不但未捕到蝉,蝉像似有意在调笑他们,嘶鸣着又向上慢慢爬高了十多公分……
眼镜少年一边打着哑语向我求助,一边用肘碰碰执竿少年,执竿少年像遇到了救星,很信任地轻轻将竹竿交到我的手中,动作之轻,像一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为了不辜负两少年的信任,我屏住呼吸,光荣接过使命,说时迟那时快,我将竿的末梢朝着蝉影猛地一靠,吱……蝉鸣声中夹杂起恐惧与悲伤!原以为大功告成,赢得少年的欢呼,不料他们完全没把我当外人,有点埋怨道:“叔叔,你用力过猛,蝉即使捕到也受伤了!”
结果真如他们所料,也不知他们在竿梢绑了些什么,蝉和竿梢物粘在树干上,蝉在痛苦地嘶鸣挣扎着,我们唯有望蝉心叹!
蝉没捕到!
眼镜少年不友好地抢过竹竿,又在竿梢末端缠绕起什么,我近前一看,原来是双面胶,难怪黏性那么强,再看他们塑料瓶中寥寥无几的蝉,不是断翅,就是缺肢,我笑了,并告诉他们,捕蝉不能用双面胶,改用棉絮效果更好,我们儿时捕蝉用棉絮缠绕在竿梢一捕一个准,不信你们试试!
太阳帽少年将信将疑,眼镜少年一沉思觉得在理,并劝说同伴,可以一试!这时我来了兴致,便问他们,你们对捕蝉如此乐此不疲,可知道蝉为何不知疲倦而嘶鸣?咏蝉诗会背几首?
太阳帽少年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准备打道回府改用我建议的棉絮捕蝉法试试,一边歪着头反问我,你这是在考我们吗?眼镜少年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关于蝉的知识或许我们不比你们大人知道得少,既然爱蝉,自然关注蝉的知识,百度上常看常学,早已烂熟于心——蝉卵成蝉要在地下寂寞17年,经过脱壳才成为一只真正的蝉,一只蝉存活15天,这或许是蝉用嘶鸣歌唱生命、刷存在感的唯一方法吧!虞世南、李商隐、骆宾王是咏蝉大师,“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西陆蝉声,南冠客思侵……”
看着眼前两位捕蝉少年渐行渐远的背影,听着少年吟诵古代蝉诗声回荡在林间,我止不住感叹——不简单!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热爱自然,融于自然,妙生情趣,再寻根问源,思维、灵感、聪慧会像蝉鸣响彻云霄,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