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18日

读书遇见美好的人生

□ 邹凤岭

从书中学习知识,从书中吸收营养,读书可以让人成就最好的自己,遇见更加美好的人生。

一部好书,无不传递灵魂的光亮。人生好读书,能见仁人志士光照自己、照亮他人的美德。那一年,我去法国巴黎,走过法国发明家查理·皮永的墓地,皮永一生以书为伴,他给自己设计的墓为书床模样,沉思中的皮永半身斜卧,手持纸笔,年复一年,靠在尚未入睡的妻子身边。在这灵魂安息处,仿佛也有书的乐章。西班牙思想家路易斯·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让人们有了志向,永远快乐地活着。

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回答不一样。在小学课本上,我读到了童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远志向。《童年周恩来》一书,讲述了那段历史故事。1910年,周恩来因家庭变故来到了东北,投靠伯父周贻赓,就读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1911年的一天,正在授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回答多样,如是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等等。童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一生,践行伟大的志向,与无数革命者们一起,建立起新中国!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体现人生志向与担当的作品,给读者以思想启迪,成了时代精神食粮。我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描述了贫困农村孩子杜小康勇于担当、敢于改变命运的成长故事。生在油麻地的杜小康,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没有气馁,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责任。杜小康挎着大柳篮,在校园外卖零食,卖小玩具,以改变生活中的困境。他辍学帮助爸爸划着小船,离开油麻地来到五百里外的芦苇荡去放鸭。芦苇荡,人烟稀少,幼稚软弱的他,经受住了生活的磨炼,学会了面对与世隔绝、生活单调、情感空虚等的孤独,铸就了坚强的意志。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打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组诗,好似看见了昭君出塞,在那阳关路上孤单的身影。一种责任,让天下免于生灵涂炭,要使百姓安居乐业,昭君告别树绿花香的故乡,告别繁华的古都长安,告别歌舞升平的生活环境,告别亲人与友人,只身担当起维护国家和平的重任。读《明妃曲二首》,给人以一种美的感染力,诗中塑造了怀揣民族大义、可悲可敬的人物形象。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受之大任者,先得经受住艰难困苦的磨炼,砥砺其坚强的性格,增加所不具备的才能。古往今来,成功者多有意志的砥砺,志向高远,一生追求,矢志不渝。品读历史书籍中的人物,困中自奋发,精神不可灭。文王拘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韩非被囚秦而作《说难》、《孤愤》。司马迁遭受腐刑后完成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书见人生,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人的品质,考验人的毅力。面对艰苦的环境,更见人生奋起的坚韧。

读书遇见美好的人生。书中有智慧,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精神。读书读人生,明镜照我心。读书立志远,美好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