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7日
载着“西乡”进城
□ 孙成栋
回城前,父母像往常一样,土特产拾了一大堆,只恨我的汽车后备厢太小。每次,看着我们乖乖地全部收下,像下乡“进货”一样满载而归,都是二老心情最舒畅的时刻。
这回,兴许是今年更加风调雨顺的缘故,老家地里的土特产也更为丰富。于是,母亲把南瓜、丝瓜、冬瓜、红薯、扁豆、长角……一股脑儿地都准备了一些,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推着小车,二老一起跟在身后。到了停车场,两人也没说什么惜别的话,就静静站在我的车旁,看着我把土特产塞进后备厢,再钻进车里、发动车子。临起步前,我摇下车窗,向二老挥手,他们不习惯挥手告别,只是凑近了身子叮咛道,“别着急,慢慢开,到家了打个电话。蛇皮口袋记得及时打开,不能一直捂着……”
印象中,每年春节过后不久,随着春风一天天浓稠,春日的种种时蔬陆续登场,而父亲的小推车也精神抖擞地转起来,过段时间就会载着满满的乡村风味进城。通常是母亲采摘、挑拣、打包,父亲装车、送达。水灵灵的春韭、翠嫩嫩的豌豆头、紫莹莹的香椿芽、沉甸甸的莴苣、绿油油的荠菜……每一样都纯天然、无公害,带着春泥的气息和父母的掌温,也带着我的感动与歉疚。而每次拿些糕点、补品等让父亲带回去,他都像“打架”似的断然拒绝,得费上半天口舌才勉强收下其中一样,绝不肯全收。
夏天是果蔬的黄金季节,也是小推车最忙碌的时日。包菜、菠菜、茄子、辣椒、西红柿、马齿苋、香瓜、苦瓜……老家的小菜园里姹紫嫣红、满目生机。为了父亲赶早凉进城,母亲五点多就起床,到菜畦里采摘果蔬,一趟采下来,汗水沾满额头、露水打湿裤脚。父亲急急地吃过早饭,推着小车往公交车站赶,到了城里太阳已开始火辣,再到我家时总是汗水浸透衣衫。我心疼之下,多次劝父亲不要再送了,他嘴上答应,可过不了几天就又“悄悄”进城了,有时担心我劝阻,甚至连电话也不打。
对父亲来说,最开心的是秋日进城。其时的乡村,秋高气爽、沃野金黄,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景象。一场忙碌的秋收过后,新米飘香的日子来临。母亲会找来一只最结实、最干净的蛇皮口袋,装上满满一袋这个秋天的第一茬新米,再用针线细细密密地把袋口缝牢,然后帮父亲捆到小推车上,再把他送到公交车站。老父亲尽管精神矍铄、腰板硬朗,但面对比果蔬重上许多的一袋米,还是有些吃力。好在平常乘车的次数多了,驾驶员、售票员都跟父亲成了“老熟人”,会时不时地帮上一把,而我也会到车站接他。每当我和妻打电话告诉父母,新米煮的饭、熬的粥有多香时,二老的笑声仿佛能把世上最坚硬的冰融化。
北风凛冽的冬日里,西乡却到处洋溢着火热的气息。腌萝卜干、雪里蕻,晒红薯干、扁豆干、菠菜干、马齿苋干,制蒸咸菜,榨豆油、菜籽油……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父母也整天闲不住,天井里的芦苇帘子上、墙壁的挂钩上、门前的晾衣绳上,摊得、挂得满满当当。待到隆冬之际,母亲会将平日里搜集的罐头瓶、腐乳瓶、酱菜瓶等坛坛罐罐全部取出来,装上萝卜干、雪里蕻等美味 ,再捎上一壶现榨油,由父亲送到城里。有一次,刚出门就飘起了雪花,我劝父亲改日再说,可他执意要送。见小推车在雪地上不住地打滑,父亲干脆用一根麻绳系在车上,像拉纤一样拖着前行。等我匆匆赶到时,他满头白发已被雪瓣垫高了几层。
从故乡的田头,到母亲的指头,到父亲的肩头,到我家的灶头,一样样来自西乡的物什长年不断。于双亲而言,他们总想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送给儿女。那小推车上恨不得装满整个西乡的美食,将它们送到城里,犒劳儿女的胃肠、慰藉儿女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