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2日
清雅白露
□ 戚思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二十四节气中,我最爱白露。只因这首广为流传的《蒹葭》。意境幽美,音节妙曼。秋天、河流、芦苇、露珠、女子……一幅凄婉忧伤的诗情画意。提及白露,还会让人联想到诸如“丹凤白露”“白露含明月”“白露掬为谁”等诗意、清雅、婉约之词。仿佛她压根不是一个季节的名,而是一位活脱脱的冰清玉洁、人见人爱的美人儿。
白露是入秋后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也许就是“白露”一词的由来吧。说得更详细一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季属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金,这个季节的代表颜色是白色,所以便将秋天的露水叫白露。而多数人以为“白露”此名就是从诗歌中走来,其实不然。白露的命名,是古人根据气候变化和秋天的五行属性得出的。
《礼记·月令》曰:“盲风至,鸿雁到,玄鸟归,群鸟养羞。”从白露开始,鸿雁和燕儿们便开始南飞避寒,留鸟们则要加固巢穴,储存干果、粮食准备过冬。这个意境说的就是我国古代的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同馐)。念起来就感觉很美。我生长在苏北农村,犹记白露一过,清晨田间地头的蔬菜、草叶、野花上便布满了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露珠,它们像一群栩栩如生的小精灵,或平躺于叶面,或悬挂于叶尖,或流淌于茎干,煞是美丽。夜间,丝丝凉意悄悄袭来,有点秋夜凉如水之感。李贺有诗句“月明白露秋泪滴”,可见,唐代的白露时节早已有晨露悬叶、雾锁重山的靓丽秋景。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长空排雁,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抒发了不同的诗境……李白仰望鸿雁布阵南征,诗兴大发,写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鸿雁”在《全宋词》中出现36次,李清照借鸿雁相思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陆游的“哀哀断行雁,来自关塞北”,诵之不免让人垂首。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让人心底顿生萧瑟悲凉之感。而沈约《登台望秋月》中的“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霜”之句诗,与“玉阶生白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包含着无限情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便是俊男靓女的清梦了。
白露时节,人们宜食“三白”:白萝卜、茭白、白莲藕。而有的地方风俗吃“十白”。采集“十样白”,用来炖鸡鸭。所谓“十样白”,即10种名字里带“白”字的草药,包括白对叶肾、白路刺、白胭脂梅、白秋风丝、白土牛膝、白百鸟不歇、白雪里开、白鸡血藤、白杨梅根、白花杜鹃根。《黄帝内经》说:“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解释道:“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白色的食、药材之所以有润燥清肺及美白祛斑的作用,是因为这些食、药材通于肺经,而肺开窍于鼻,同时又与皮肤密切相关。
白露,名副其实,清清白白。那晶莹的露珠折射着诗意的韵味。这个时节的阳光最为写意,它兼有水墨的浓重与工笔的细腻。阳光透亮透亮,明晃晃一大片,却不燥热。即使没有阳光的日子,秋风亦解风情,临高而立,清风满袖,谦谦君子。此时的秋风最清爽,最舒朗,最宜人。若将二十四节气拟为二十四位佳人,我觉得白露最温情、最浪漫、最诗意,更清雅。白露清雅,清雅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