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22日

我的读书之路

□胡 峰

小时候的读书,就是背着书包上学校,回到家翻看抽屉里的小画书。

记得上初二的那年,看到不少同学辍学,我也向往起辍学回家的日子。于是在一个春季的上午,我请假离开学校,回到家,跟母亲说:“好多同学都不上学了,我也不想上了。”由于当时家里请了人干活,母亲一直笑意盎然,没有理会我,我默认为母亲同意了,高兴地帮忙烧火做饭。等家里没有客人了,母亲拿出一条绳子,目光锐利,冷冷地问了一句:“不去上学是吧,这绳子就是为你准备的。”说着,就要往我身上抽。我一看情况不妙,拔腿就跑。在挨打和上学的选择上,我还是选择了去上学,自此再没有过辍学的想法。

后来参加工作,业余时间总爱跑书店买书,很多书也是跟职场有关。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在有了孩子后,给孩子做启蒙教育。在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一书中看到“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我认识到母亲在教育和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母亲通过读书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自此,每一个空闲时间,都留下了一个母亲读书的影子。

从《诗经》里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我感受到了浩浩秋水中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体会昂扬慷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贤若渴的心境。在蔡文姬的《悲愤诗》中,我感受到一代才女悲惨的过往,与儿子分离的不舍和对故国的眷恋。作为一个母亲,正沉浸在诗中的悲情世界时,忽然听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循声望去,一个人正吟着那首《将进酒》,远远走来。那不是李白吗?悲叹中的旷达,失意中的自信,激愤中的排遣,洒脱中的狂傲豪放,让我又陷入了沉思。自古多少诗人,唯李白最与众不同。

每当合上书本,看到儿子也正像模像样地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或者其他书籍在翻看着,我总是觉得十分欣慰。也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随着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成了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如果说之前的读书是被动的,后来就是越读越想读,从被动读书变成了主动读书,从诗词歌赋到巴尔扎克《高老头》,从果戈理《外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阅读,让我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不断的阅读充实了我的生活,也让我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