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1日
号子声声话脚车
□ 刘克强
小小车轴两头尖,
八根车栓巅倒巅,
上头槯子如跑马,
底下乌端子把水添呀呼呀嗨!
这是我小时候家乡流行的一首车水号子。
那时候,我们家乡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麦子,而水稻从种到收都离不开水,麦子一割,就要上水插秧。车水工具有大风车、洋车、牛车、脚车等好多种,而最广泛使用的还要数脚车。脚车也是龙骨水车的一种,它由车轴、槽桶、拂板槯子、乌端子等100多个零部件构成,全部采用树材和木料打造,不用一根铁钉。踩脚车是重体力活,四个人同时用脚一步一步踩车拐(像是跑步机),驱动车轴,带动拂板槯子这个链条,经由槽桶顶端的乌端子从河沟里汲水上岸,输送到田间。一块七八亩的稻田,上满水要八个人踩一天的大车。他们四个人一班,用一种“线陀子”计时计量。线陀子插在车轴的一端,轴转线动,由下向上绕圈,绕完一圈为“一杠”,约25分钟换班。一杠下来,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为了鼓劲加油,常常用一种小铜锣有节奏地敲击,于是踏大车的汉子们就会兴高采烈地唱起来。
有的号子以古人名入曲,一人领唱,众人齐唱。
日出东山红又红呼呀嗨唷,
红龙红马是关公呀嗬嗨,
黑龙黑马张翼德啊,
白龙白马赵子龙呀嗬呀嗨!
有时就跟刘三姐对歌那样唱起来:
早上台呀正要来唷,
山伯遇上祝英台呀,
同窗共读三年整哪,
不曾识破女裙钗咿呀喂……
若是两家相邻的脚车在一起车水,那就要看谁的号子多,内容好,“你唱罢了我登台”,就像踏车号子擂台赛,可热闹啦!
彼时,我们村里有脚车20多部。在那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时代,脚车作为重要的大型农具,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作为农家的孩子,我十一岁就学会脚踏车了。其时,我的个子还不及扶手杠那么高!自然我对脚车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感,就是因为蹬脚车是个重活,久而久之,练就了我的两条腿,特别能走路。现在我八十多岁了,每天走个万儿八千步,也不觉得累。
今天我们聊起了脚车往事是很轻松的,甚至还有点小浪漫。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关于脚车,也有许多苦涩的故事。
土改那年(1946年),我家被评为贫农,分得了九亩粮田,正好需要一部脚车作车水之用。而置办一部脚车,却也很不容易,柫板必须用杨树,槯子必须用桑树,光一个槽桶,就要用上两方杉木。而且,材料备了,还要请来手艺精湛的木匠师傅前来施工。七算八算,打造一架脚车的费用,起码得花五石稻谷,这在当时,也是不堪重负啊。
有了脚车,正常年景还好,要是遇到灾年,还是难以对付。1949年初秋发大水,村里千亩稻田一片汪洋,只见秧稍子在浪花中飘忽,如不排涝,势将颗粒无收,那时几乎所有劳力都被动员起来车水排大涝,就连我三寸金莲的小脚妈妈也不例外。经过几十个日夜的奋战,田间积水终于排出,然而稻苗由于受渍严重,收成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平均下来,每亩地才收获了一百多斤稻谷,到了第二年,我们家乡便闹起了春荒(饥荒)……
悠悠往事,漫漫乡愁。
如今农田灌溉早已为机电代劳,甚至是数字化远程遥控搞定,当年的小小脚车已不见踪影,然而家乡流行的踏车号子,还不时在耳畔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