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7月11日
出梅入伏盛夏始
□ 任崇海
小暑,即天气小热,还不是最热。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小暑节后有连续的东风,天气开始炎热,俗谚有“小暑东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不过此时尚未热到极致,因此称为“小暑”。之后紧接着便是一年最热的“大暑”,民间有“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的说法。
小暑以后,盐城出梅入伏,接踵而至,盛夏开始,让人汗流浃背,热得难受,尤其是在农田里、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十分辛苦。正如南宋诗人陆游的《苦热》中所描述的:“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诗人运用大量比喻来表现炎热的天气。房屋上的鳞鳞瓦片如同构成了一条条火龙,即使一动不动也会有汗珠滚落。自己不能凭借羽翼飞至酷热笼罩之外,只觉得自己如置蒸笼之中,让人读来颇有感同身受之意。
伏日,也叫伏天,是“三伏”的总称。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一是民间百姓都会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还可以借着“晒霉”之举祛除一年的霉运,讨个吉祥之意。二是“六月六”百索子扔上屋。相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可以相会。但中间横隔着一条银河,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扔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三是“六月六”小白龙探母。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所以六月六要防大暴雨。所有这些民间传说,反映了小暑节气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人们对小暑节气的看重。
小暑这一天,盐城的农事上,忌刮西南风,谓之“小暑西南风,当年田不丰”,意在庄稼歉收。同时,这一天也忌讳打雷,农谚有传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变黄梅。”意思说会有连续阴雨,日照少,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另外,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制椅凳等,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久坐易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小暑节气里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尤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饭后不宜喝冷饮、热身子不能冲凉水等等。
农谚说得好:“小暑发棵,大暑发粗,立秋长穗。” 小暑时节,农作物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田间管理的各项措施要紧跟上,若错过最佳生长期,将影响到全年收成。所以,秧田灌溉、追施肥料、喷药治虫、清除杂草等一着不能让,为夺取秋季农业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