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3日
年龄不是问题
——有感于陆迎龙老师的写作
□刘克强
与文字阔别多年,不少老同志的写作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某种窘境:感情生涩,笔力迟滞,往往味同嚼蜡,让人读不下去。然而年近九十高龄的陆迎龙老师却不是这样,他是越老越想写,越老越能写,而且越写越好。第一本著作《神州河畔的故事》出版还不到两年,洋洋洒洒20万字的散文集《情满水韵的乡愁》又将付梓,让我们感叹不已。写作,对于他来说,年龄不是问题。
陆老师今年已届“米”寿,他还长我两岁。他老家在盐都区楼王镇上,我老家在楼王的顾家庄,我们是同乡,上一辈子还有亲戚关系。虽然我同他有缘分,然而这么多年来,接触并不多,交流也很少。直到2019年早春,他从别人那里得到我的电话,我们才有了交往。
第一次拜访他是个大冷天,可他却是一脸春风,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说到写作,他兴致勃勃,随手拿出了十来本厚厚的用小学生作文簿抄写的文稿。这让我知道,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爬格子“爬”出来的。接着,他又拿出了《老同志之友》《盐城晚报》《盐都日报》等一大沓报刊,上面都有他的文章。
我看的第一篇是盐城晚报上登载的《牡丹鹦鹉》。他写道:
我刚买回了一对牡丹鹦鹉,到家就将笼子挂在晾衣服的钢丝上。嫣红的喙,橘黄的爪,翠绿的羽毛,明眸四周镶嵌着白色圆环。老伴和孩子围着都说,“好漂亮噢!”自打买回了这对鹦鹉,外面好多鸟儿落在屋上、树上,寂静的小院突然热闹起来,看到鸟儿娇美的身姿,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多开心!写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有天早上忽然飞出了一只,我非常焦急。查看鸟笼的门已啄开,待在笼里的那只不停地叫唤,还好,不一会飞出去的那只又飞了回来。第二天,索性把笼门敞开,让它们自由进出,可是大失所望……
写到这里,作者浮想联翩。“大自然才是鸟儿的理想所在。”“父母爱孩子,总不能长时间把孩子关在家里。”于是他萌生了放飞的意愿。最后他写道:“眼看放飞的鹦鹉比翼双飞,我深深地舒了口气!”
这篇散文,夹叙夹议,亦庄亦谐,把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我钦佩陆老的笔下功夫!
他对故乡楼王古镇抒怀的文章,更是别有滋味。“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孩子刚生下来,裹着孩子的胞衣要埋在床下面的泥土里。水韵古镇,就是我的衣胞之地。” 他写道:生在一个水韵古镇,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藏着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叫着我的乳名, 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
我觉得,他的文字虽没有阳春白雪绚烂,但字字有着故乡土地的厚重,直抵读者的心灵。
他对我说过实话:“每当我的文章发表了,总要高兴好几天。”其实,陆老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要当作家,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生活、热爱文字。有热爱就有滋味,因而他乐此不疲,记录下生活的涓涓细流,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丰盈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