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23日
盐都深化“都无感智慧办”数字政务建设
本报讯(记者 皋 玲 通讯员 薛 军)“太方便了,以前办理一些医保、社保的事情,都要跑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保中心等几个地方,现在好了,直接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前不久,在尚庄镇便民服务中心“盐之e政务”一体机上完成社保缴费证明打印的王女士欣喜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的要求,区行政审批局立足于优化营商环境需要,着眼于服务点位、审批事项、便民程度等审批要素,优化数据流转,提高行政效能,深化“都无感智慧办”数字政务建设,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
注重政务协同,打造“分布式”服务驿站。该局率先与盐城农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盐都支行等签订政银合作协议,下沉22家部门24大类240项“自助办”事项,携手打造17个政银合作服务点,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多点可办、就近可办”。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实操实训等方式,组织基层审批工作人员、乡镇代办员开展高频事项业务培训,利用“盐之e政务”推广契机,打造14个“苏服办”基层便民服务“复合型”阵地,全面保障“群众身边的政务大厅”服务效能。
突出政务运营,推出“集群化”服务套餐。该局聚焦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梳理编制75项事项清单,包括出生、就业、婚育、退休等“个人一件事”14项,开便利店、开药店等“企业一件事”52项,立项用地、施工许可等“项目一件事”9项,分步分类推进“一业一证”、拿地即开工、军旅荣归等改革。同时,探索“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次分办、一窗出件”“八个一”集群服务,推出“集群注册+电商直播”集成服务新模式,用“集中性服务”手段提高群众办事获得感。
坚持公平普惠,构建“兜底式”服务模式。全市率先推行“超时缺席默认制”,即“规定审批时限内未能办结,视为该部门默认通过”,实现全区工程建设、企业开办超时缺席默认“全覆盖”,以制度“红利”让企业“获利”。同时,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服务专窗,构建形成“1+14+250”的兜底服务格局,将“办不成事”窗口打造为“办成事”的“端口”,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