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3日
主动出击 见花打药
全力防控赤霉病等小麦穗期病虫害
小麦赤霉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该病可防不可治,防控窗口期短,技术要求高,一旦防治不力,损失严重。当前,我区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赤霉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因此,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发动,深入技术指导,坚持科学防治策略,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坚决打赢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总体战,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小麦生育进程
4月7日调查, 11月上旬前播种的田块已见抽穗,11月中旬播种的田块,叶龄余数0.1 ~ 0.6,11月下旬、12月初播种的田块叶龄余数1 ~ 1.7,预计在4月中下旬气候正常的情况下,全区大面积小麦4月15日至25日抽穗,4月17日至27日齐穗见花,生育期特迟的田块4月底5月初齐穗见花,生育进程接近常年,略早于去年。全区扬花期20天以上。不同区域、田块间生育进程差异较大。
二、病虫发生趋势
1.赤霉病:近期调查,稻桩枝带菌率平均1.2%,接近特大发生2012年的1.06%。随着气温升高,田间菌源量将明显上升。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镇麦168、郑麦9023为易感品种,扬麦、宁麦系列虽有部分品种对赤霉病有一定的抗耐性,但大发生年份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小麦品种多,播期差异大,田块间小麦生育期参差不齐,预计早的田块4月17日左右即开始扬花,迟的将拖到4月底5月初,全区易感病时幅有20天以上,增加了与高温高湿天气相遇的几率,加大了发病风险。小麦扬花期只要遇到1 ~ 2天20℃以上的暖阴雨(或雾露)天气,即可造成赤霉病大流行,我区常年4月下旬5月上旬的气候条件均可以满足其发病大流行的要求。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赤霉病偏重流行程度,如4月下旬出现高温高湿或连续阴雨天气,赤霉病将大流行。
2.白粉病:近期见病田明显增加,发病率比去年略重。4月6日至7日调查,病田率24%,病株率0 ~ 4.9%,平均0.7%,病叶率0 ~ 1.8%,平均0.4%,个别早茬田发病较重,病叶率达6.3%,有多个明显发病中心,天气预报近期气温回升,白粉病将进入发病盛期,预计白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
3.锈病:目前尚未查见。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均不抗锈病,如后期干旱,宁麦13等感病品种及靠近沟渠边、路边的麦苗叶锈将发生较重。同时要密切关注条锈病菌随气流传入危害。
4.蚜虫:4月6日至7日普查,有虫田46%,百株蚜量0 ~ 270头,平均38.1头,少部分春季未用药防治的田块,局部地段百株虫量达2500头。随着气温的升高,后期如田间干旱,穗蚜将普遍发生,预计小麦穗蚜中等至偏重发生。
5.黏虫:稻草把诱卵,3月16日至20日百把见卵5块,截至4月7日,百把累计卵量10 ~ 15块,目前已孵化40%,预计二、三龄幼虫盛期在4月18日前后,发生程度为轻发生,部分渍害重、中下部黄叶多的麦田可能受害较重。
三、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防治事关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控策略,以赤霉病为主攻目标,优选高效低风险低用量药剂,病虫兼治,控害降毒夺丰收。
1.防治对象: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黏虫等。
2.防治适期:小麦扬花初期用第一次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感病品种、扬花期遇高温高湿或多雨多雾露天气的田块在第一次药后5 ~ 7天需用第二次药。生育期偏迟的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的田块如扬花灌浆初期遇连续高温多雨多雾露天气,需进行第三次防治。
3.药剂配方:
①氰烯·戊唑醇(或丙硫菌唑·戊唑醇)+联苯·噻虫胺
②戊唑·咪鲜胺+噻虫·高氯氟(低毒)
白粉病、锈病严重田块,加适量戊唑醇或唑醚·戊唑醇。
为抗倒防衰,提高结实率,加表芸苔素内酯或噻苯隆、磷酸二氢钾等一并喷雾。
4.施药方法:每亩药剂兑水20 ~ 30公斤喷雾,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公斤。施药时添加适量优质有机硅或植物油、激健等助剂,增强渗透性和黏着力,提高防效。
四、注意事项
①用全药种,用足药量,用准水量。②科学轮换和混配药剂。③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要抢雨隙或抢在雨前用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④注意安全用药,施药人员要身体健康并做好安全防护;严禁使用高毒农药,药剂不能污染桑园、蜜蜂、水源和水产养殖区,植保无人机飞防时要严防药液漂移引起药害事故。⑤药剂包装瓶(袋)要3次清洗,全量回收,送交农药经销门店或村回收点,保护农田环境。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