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04日

扫 墓

□王洪武

老家庄子东南有一块墓地,我的父亲母亲就安葬在那里。

清明节快到了。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是对先人的一种追念,也是“孝”的一种具体体现。去年,因疫情关系,我和孩子们只好在城里“云”祭扫。今年,说什么也要到现场去一趟。

记得前年节前的一天,我们全家人分乘两辆小车,驶向老家村头,又步行来到了父母墓地。

在我心目中,父母的坟茔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十多年前,我特地回去,请泥瓦匠用水泥钢筋把“土堆儿”浇成一个严严实实、滑滑滴滴的硬“馒头”,比一些还是“土堆儿”的坟头“光彩”许多。可当下,不是侄儿指点,我竟一时找不到它了。“这儿!”“哦,怎这么小了?”父母坟茔底座被数年淤积的泥土吞噬了好大一部分;四周以至整个坟场,坟茔都高大气派,有楼宇式的,有碑陵式的,也有“馒头”式的(为防止淤埋,下面都砌了高高的底座,有的还贴上了大理石),相比之下,父母的墓自然显得矮小“寒碜”了。

开始,我好一番愧疚。“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二老在世一辈子贫困受压,那是因为家庭实在底子薄、子女多。而今,在这儿,他俩“房屋”再落伍,需汗颜的则应是我们活着的后辈了。

然而,想乡亲们这些年的人间巨变,我由不得又兴奋起来。看啊,墓碑上那一个个熟悉的逝者的名字,老些的尽管都是清一色的贫苦农民,原来在这儿的坟头都很简陋,因子孙的升腾,有的儿子在当地种田养殖赚了,有的孙子外出打工、做买卖赢了,有的姑娘女婿学业有成、兴企创业发了,于是墓地也跟着改观了。村南穷得出名的老杨头,老两口去世没几年,几个儿子因营养不良,又中年丧命。丢下的一个孙儿,在政府、乡亲们的抚育下,大学毕业,有了好工作。去年他回家给亲人的坟墓都作了别墅式的改建。说是让爷爷奶奶、叔叔、爸爸妈妈也享享新生活的福。记得那年我回家给父母的墓浇水泥时,村上人看了羡慕不已,仅几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之快之普遍,怎不令人由衷地要为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欢呼!

不过,我定定心,又理智地想啊,农村这股“比墓风”,其心虽然并不算坏,但后果却是十分的不好了。国家土地是有限的,活着的人要吃要住要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如果大家都比着把先人的坟墓做多大、做多高,百年之后,我们将安身何处?再说,铺张浪费也与先人的节俭精神相勃。后人要“发达”,祖墓造再大也没用,还靠个人自己去努力。对老人,“厚养薄葬”方是正道呵。乡村安葬完全可学学城里人,因地制宜建些仅能安置骨灰盒的公墓或骨灰存放室,更不妨改革搞一些树葬、花坛葬、水葬、海葬等绿色殡葬,省地省钱,又美化环境,这何乐而不为?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我决定,父母的墓,小就小些吧。这次回去把那已剥蚀的水泥板墓碑换块稍厚重坚固的石碑,刻上父亲身前常教导我们的警语,作为家训,应该那倒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