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30日

“嘬”出来的鲜

□赵自力

老实说,我一向对软体动物心存芥蒂,看到了总是敬而远之,但螺蛳除外,这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

父亲勤快,为了生计,从来不肯停歇。一双大脚,走过老家的沟沟坎坎;一双大手,摸过大河的角角落落。小时候,每年清明前后,茶叶开始冒嫩芽时,父亲总要下河摸螺。此时的螺蛳壳薄、粒大、肉肥,壳上往往有一层泥。把壳搓干净,露出青色的壳。螺蛳倒入清水,滴上几滴香油,养几天吐尽泥沙后,就可以下锅煮。那时煮螺蛳方法简单,剪掉螺蛳尾部,倒在锅里文火煮熟,加点食盐就可以,如果不怕辣,再撒点辣椒粉。煮好的螺蛳,倒在盆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种香格外独特,带着河里独有的鲜。我们吃螺蛳时,父亲常常说别人吃海鲜,我们吃的是河鲜。

螺蛳端上桌了,那吃螺蛳的架势是比较大的。父亲吃螺,就像吃花生米一样熟练,筷子夹起一只,嘴巴对着螺口一“嘬”,连肉带汁全被“嘬”到嘴里,丢掉螺壳,接着夹下一颗。父亲“嘬”螺蛳的声音,那是又脆又响,仿佛吃的是山珍海味一般,可谓吃相有点“凶恶”。对于我们来说,“嘬”螺蛳是个技术活儿,就像嗑瓜子一样。不会“嘬”螺蛳的我们,有自己的土办法,直接用手拿螺蛳,两手指一握,稳稳地对着嘴巴就是一阵猛“嘬”。筷子的一头扎螺蛳壳里,把里面的螺蛳肉狠狠地挤压进去,再猛“嘬”一下,里面的肉忽就一股脑儿进入嘴里,一股鲜香从舌尖上滑过,忍不住伸手去抓下一颗。此时的螺积攒了一腔丰腴肉质,口感正值巅峰,正可谓又嫩又鲜。清明“嘬”螺时,常有这样的景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个个“嘬”螺,把春天“嘬”得生动无比。

父亲“嘬”螺蛳喜欢喝点小酒,他说清明螺是最好的下酒菜,“嘬”一颗螺蛳,喝一口酒,一“嘬”一喝之间,一天的劳累就消释了。我们长大了些后,“嘬”螺蛳技术日臻成熟,也可以像父亲一样筷子夹着“嘬”螺,当时感觉非常有成就感。有了孩子后,我们常回老家打打牙祭,担心他不会“嘬”螺,就用牙签把肉挑出来喂给他吃。可是孩子不情愿,说味道没有“嘬”的好。想想,也是如此,挑出来的螺蛳肉,和自己“嘬”出来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就由他去尽情地“嘬”了。

“清明螺,胜肥鹅”,每年的清明,我们都要回老家,陪父母一起下河摸螺,“嘬”出春天的鲜,也“嘬”出乡村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