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23日
加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越冬以来,盐都总体积温正常,雨量适宜,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期苗情总体较好,一二类苗比例高。但受去年小麦晚播比例较大、越冬以来低温寒潮天气频发等影响,小麦苗情不平衡性的问题较为突出,同时还存在“倒春寒”冻害、草害、渍害等隐患。“立春”已过,“雨水”将至,随着气温回升,我区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生长加快,小麦生产也进入了春季田管的关键阶段。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各地要加强因苗分类技术指导,切实抓好春季田管各项措施落实,构建合理群体,稳穗争粒增重,。
1.清沟理墒降渍防旱。 春季可能遭遇连阴雨或干旱,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对养分、水分的吸收。由于历经冬季冻融、坍塌,部分田块沟系堵塞、排水不畅,因此,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防止春季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也便于旱象显现时及时灌水,缓解旱情。
2.促弱转壮控旺稳长。对基苗肥用量不足、冻害偏重、叶片明显落黄或群体茎蘖数明显不足的田块,尽早适量追施返青接力肥,亩施尿素5~7.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晚播小苗,只要基本苗和基肥用量足、叶色正常,无须使用返青接力肥。对群体适宜、叶色正常的一、二类苗,坚持“不落黄、不拔节”不追肥的原则,确保拔节前“稳长”。对返青期群体过大、茎数过多、叶色偏深、明显旺长的田块,要坚持控肥、控水,在拔节前及时采取适度镇压或适当化控措施,控旺促壮防倒。注意土壤湿度过大的田块及弱小苗不宜镇压。
3.因苗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 拔节肥要掌握在小麦进入拔节期,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一般亩施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和尿素7.5~10公斤,培育壮秆大穗。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严重的麦田,拔节肥可以适当提前;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或先施用复合肥,后适量补施尿素氮肥。对于高产田块,耗肥量大,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追施孕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防早衰,增粒增重。
4.绿色防控病虫草害。对前期化除效果差,目前草害达标田块,要根据草相特点在拔节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掌握在冷尾暖头、日均温 5~8℃以上的晴暖天气安全用药,选准药剂,用好药量,避免在低温来临前后用药和低洼积水田用药,以免发生冻药害、渍药害。拔节前后要适时防治纹枯病,后期要加强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的防治。
5.及时防御“倒春寒”。早春气温不稳定,常遇“倒春寒”天气。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霜冻,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可能冻死冻伤。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趋势,低温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减轻冻害发生。在冻害发生后2~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