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23日

因为爱着你的爱

□孙成栋

一场众所瞩目的“文苑雅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主角”身上,我却时不时地关注那个静默的“配角”。

那是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由醉里挑灯文学网与一家企业联合主办的主题征文,将于当晚举行颁奖仪式。一众文友从四面八方,冒雨赶赴这场心灵之约。

一走进会场,“挑灯女神”曹艳春就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顿时,暖暖的问候、融融的情谊,在一座座心港间回荡,久别重逢的喜悦写满每一张面庞,仿佛有一种源自新春的力量,正给这群执着于文学的生命,注入葳蕤的生机。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却有一个颀长的身影,静静地伫立着。大家都认识,他是艳春的“贤内助”老唐。此时的老唐,站在艳春身旁侧后处,浅笑中透着热忱,不时上前与文友们握手,并没有多少寒暄,又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想想也真令人佩服,老唐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却有一种玉树临风的俊朗,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而身手一如既往地矫健轻盈,帮着跑前跑后、忙这忙那的,俨然艳春的“左膀右臂”。

说实话,组织一场活动不容易,作为一个民间文学平台的“掌门人”,一位势单力薄的女子,操办一次大几十号人参加的文坛集会,就更不易,不仅得拿方案、投资金、拉赞助、请嘉宾,前前后后还需人照应,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老唐在,艳春哪能如此安心与从容?

印象中,这么多年来,但凡艳春组织文学活动,老唐几乎都会到场。从各类征文、诵读到节庆、纪念日,活动累计已有百余场之多。一般“台面”上的事情都是艳春操持,“后勤保障”则由老唐担纲。两人配合默契、流畅自如,加之文友等各方助力,每次活动都格外出彩,让人经久难忘。

少言寡语的老唐,从没与我们谈过文学,也没听艳春讲过他的“文学情结”,更没见他写过只言片语,想必并非“文学发烧友”。而他对艳春多年如一日的支持,也许只因爱着艳春的爱恋与痴迷,有一种“爱屋及乌”的意思。

想到这里,更觉老唐的可贵。夫妇俩均非体制内之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好在老唐从事个体经营,撑起一家老小的生计。在常年忙忙碌碌,苦心操持自己的经营项目之余,他以金钱与精力的双重付出,为艳春的文学梦倾撒春风、阳光和雨露,那份呵护、那种悉心、那腔热忱,绝非一日一时的激情,实乃恒久如一的坚守。

从醉里挑灯文学网创办之初的颤颤巍巍,到如今网站、公众号、读书会、诵读团队、公益品牌枝繁叶茂、葳蕤成林;从孩子牙牙学语,到如今大学毕业、风华正茂;从满头青丝到偶生白发,面平如脂到沟壑渐起……风风雨雨十七载,苦辣酸甜尝遍,唯有初心不改、梦想依旧。

办网站的种种艰辛,艳春说得并不多,老唐更是只字不提,倒是当年与她一起奋斗过的一位闺蜜,也是我后来的朋友,曾向我讲述其中的一个个难忘情景。那时候,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从零开始,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每天的子夜时分也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刻,一不小心弄到天亮也有过。

还不仅仅是时间、精力上的投入,听说老唐创业收获的“几桶金”都耗进去了,可他从未有过怨言,只因艳春热爱这“舞文弄墨”的事体。有时候,我忍不住想,换到有些男子,见这玩意不仅需没日没夜地操心,还要倒贴钱,却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带来“实惠”,恐怕早就沉不住气了。

有人说,写作者是社会的良心,就是划火柴的人。那么,为写作者鼓劲、圆梦、助力、励志者,则是点灯的人。醉里挑灯,挑的是信念之灯、憧憬之灯、希望之灯,它点亮了多少迷茫者的心空,映红了多少暗淡者的生命。

而坚守于灯塔上的艳春、老唐,在风里、雨里、雾里,在寒冬、在酷暑,在寂寞、清冷中,一次次拨亮灯芯、添加灯油。哪怕只是若隐若现的微光,也能使一群追梦人看到方向,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的庸常中,寻找诗与远方。

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梦着你的梦。怀揣希望,牵手走在风雨文学路、逶迤人生路上,有一盏灯始终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