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3日

熊熊抗战烽火 巍巍铁军丰碑

——抗战长篇纪实小说《烽火蟒蛇河》读后选登

□陈广平

在抗战时期的盐城县、人们对彭鹏的名字,是那么熟悉。尤其是在盐城县西一片的乡镇,可说是妇孺皆知他是打鬼子、杀汉奸的抗日英雄。七十多年过去了,这里仍流传着他当年许许多多、各种版本的生擒敌寇、手刃汉奸的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正是这位身经百战的新四军老战士彭鹏,解放后(更名彭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乃至离休之后,怀着对日寇的仇恨、对战友的怀念、对盐城人民的热爱、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企盼之情,用他那双杀敌除奸的手,写下了这本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彭鹏十七岁投笔从戎,他的青春之火燃烧在盐城抗战大地上,他是盐城五年抗战的亲历者、战斗者、指挥者。他用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朴实的语言,将当年盐城抗战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刀光剑影的厮杀,艰难卓绝的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跌宕起伏的情节,糅合在一起,勾画了一幅盐城军民抗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书中刻画的人物有原型,描写的场景有实地、事件有记载,而这些人物、地点、故事,均来自盐城县——今日的盐都区。此书虽是以文艺作品形式出现,但同样能作为我们研究新四军在盐历史的史料参考,是一部比较完整、全面反映盐城县抗战的史册,再现了盐城厚重的红色抗战历史,弥补了一些文献资料的不足,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为了解和研究盐城抗战红色文化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史料。

《烽火蟒蛇河》是一部首次用长篇小说形式反映盐城抗战的红色文艺作品,而更令人敬佩的是,此书的作者不是作家,这部厚重的作品出自于行伍出身的军人之手。解放后,彭鹏从盐城转调苏州、扬州、镇江,一直从事地方部队的领导工作,这部作品是他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之余和离休以后,前后花几十年时间,凭着军人顽强不屈的执着,克服重重困难,数易其稿写就的。翻开这部小说,不仅给读者展示了盐城的抗战红色历史,同时在阅读中还给人带来难得的艺术享受。书中对各种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风景的描写细致入微,情景交融。尤其是对盐城的风土人情、民俗方言、典故传说的描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乡土气息扑面而至,使盐城读者倍感亲切。

盐城是一方英雄辈出、风云激荡的红色热土,特别是新四军重建军部,华中局在此成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均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原盐城县的核心——盐都区,当年几乎处处都受到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英雄业绩和动人故事。打开《烽火蟒蛇河》,我们看到了抗日将士的身影:他们跃马横刀,奋力杀敌除奸;他们传播火种,点燃抗日烈火;他们坚持信仰,大义凛然,浩气长存;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活的生命为祖国、为民族、为理想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构成了永不磨灭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红色宝藏,具有存史、育人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阅读这部小说,一定会使我们铭记那段悲壮与辉煌的抗战历史,把红色基因融入到血液里,传承到工作中,体现在使命上,激励斗志,弘扬传统,展望未来,用红色激情开创盐都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