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9月03日
盐阜抗战史的扛鼎之作
——读《烽火蟒蛇河》有感
□方正育
《烽火蟒蛇河》是盐城著名抗战英雄彭鹏花了几十年时间断断续续写成的40万字长篇小说,是以民运队为题材,作者为原型的自传体回忆录性质的长篇纪实小说,是一部反映盐阜区军民在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同仇敌忾抗击日伪顽斗争的真实记录。可说是盐城抗战长篇小说扛鼎之作,它的正式出版是盐都区新四军研究会经多年挖掘整理,不懈努力,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揭开了盐城红色抗战记忆的新篇章,是当下十分珍贵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新教材。
《烽火蟒蛇河》是江苏第一部以民运队为题材,发动群众,民主建政的长篇小说。
1940年10月,当新四军在国民党长期统治的模范县——盐城县刚刚建立政权,在日伪顽势力仍十分强大,谣言四起、百废待兴、干部紧缺情况下,华中局掌舵人刘少奇断然决定开办民运班,组织民运队,播撒火种,唤起民众,打开局面。盐阜区党委按照他的指示,把参训的民运干部培训班学员和少奇率领的1000多名乌江大队干部分派到四乡八村。彭鹏用亲身经历描述了与众学员齐聚盐城、参训学习,临行前登瀛晚眺,到住进农户,访贫问苦,以心换心,帮助贫苦农民借粮借种度春荒,到办农会、废陋规、建武装,识奸伪,把星星之火燃遍蟒蛇河畔的艰难历程。尤其是在日伪军大扫荡后,面对敌人据点林立,有人背叛投敌的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他们在敌人眼睛皮下,稻田深埋,艰险乞讨、遇袭双亡到除奸雪耻、招兵买马,虎穴拔牙,不断壮大,让我们了解到民运队的历史是一部放手发动农民,建立红色政权的奋斗史,是组织武装农民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的发展史。
《烽火蟒蛇河》是一部反映一群民运队热血青年怀揣梦想,在疾风骤雨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青春之歌》。
江延、武仁、苏成、施鹃、施萍、小金都是刚出校门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黄毛丫头,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民运干部培训班“小鬼班”上相聚相识后,便分配到龙冈、秦南一带,开展全新的民运工作。小说真实生动再现了江延善思老成、苏成敦实憨厚,施萍伶牙俐齿、施鹃沉着能干、武仁爱开玩笑,小金实在明理,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施萍与江延以赠枪为由头,护送过境,索要子弹、病榻护理等章节的描述把一对互相爱慕的情侣写得深情浓浓;作者还着力刻画了小金被敌包围后用菜刀砍死2名伪军,施鹃在监狱中坚贞不屈,押解途中跳河被乱枪击中,用青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慷慨捐躯的英雄赞歌。作者成功地再现了这群小青年在日伪大扫荡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与老区人民生死与共,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盐城的《青春之歌》。
《烽火蟒蛇河》是盐城第一部反映发生在西部水乡游击队打击日伪顽,浴血奋战传奇故事的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一个个游击队打坝头、困汽艇、搞伏击、夜偷袭、除汉奸,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盐阜军民不屈不挠、灵活机动开展水网地区游击战的历史画卷。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事件为线索,记载了他孤身斗顽敌,酒馆捉翻译、浴室袭匪徒,一枪中两敌传奇故事,再现了当年“彭鹏周础杀人无数,周础彭鹏杀人无穷”,让鬼子闻风丧胆的鲜活场景。彭鹏笔下故事活灵活现,如收拾特务队龙冈六分队,趁他们下乡捞好处,被灌烂醉,船至蟒蛇河口,被伏击全歼,让人觉得故事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大快人心。
《烽火蟒蛇河》是一本记载盐城抗战历史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是真实了解红色盐城、血色盐都的精品力作,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晓它,如今《烽火蟒蛇河》正式出版了,不仅仅了却了我们老同志多年的愿望,也了却盐城老区人民的一大心愿,是传承红色基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好事、大喜事,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宣传,让《烽火蟒蛇河》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