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30日

古诗词里的秋天

□刘笑甫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暑气未觉消退,夏天却已进入了尾声。 立秋节气,更是不声不响在一片深绿中到来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提醒着人们秋季开始啦。

早在周代,逢立秋这日,天子就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来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二来品尝新秋收成的米谷,以示庆祝,足见古代先民对立秋之日的看重。

打开古诗词,我们会发现似乎古人要比我们敏感得多,一到“立秋”这天,他们就能立马有了秋风乍起,秋雨愁人之感。比如,白居易在立秋当晚就能感觉到“是夕凉飙起,闲境入幽情”(唐·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宋代诗人刘翰,也能在立秋当晚享受“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的清爽(宋·刘翰《立秋》)。

在古代的诗词中,节令之秋往往隐喻着人生之秋,透着一种苍凉之态。唐代诗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最有代表性,诗云:“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作者联系自己一生为官,现如今两鬓如雪,感慨系之,无限悲思。起句感叹人生世事如过往云烟,承句感怀镜中之我已老态龙钟,转句自嘲一生所得惟鬓上白发,结句惜时怜己,岁将暮矣,人将老至。

就在众多诗人抒发光阴虚度感怀悲秋情结之时,唐代诗人刘禹锡却独树一帜。他在《秋词二首》的一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反往昔悲秋的文人时尚,表达了爱秋喜秋的新意境。尽管王维的《山居秋暝》已流露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尚秋情绪,但这还只是一种归隐意识,而此诗却独辟蹊径,气势豪放,立意更深刻了。

立秋之时,暑气未尽,常有“秋老虎”的余威发作,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俗语,但不管怎么热,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凉,立秋后下一场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风起叶落秋来,让我们踏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收获的喜悦,走进如诗如画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