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8月09日
有家才有爱
□吴晶菁
我叫吴晶菁,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先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的女儿今年夏天研究生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在亲朋好友心目中,我们这个家庭家风优良,成员积极进取、互敬互爱,2020被表彰为盐城市第五届最美家庭标兵户,2021年入选盐城市第六届文明家庭。
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我和先生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相守,一路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我们始终秉持一份“将心比心,用真心换真心”的信任与尊重,现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更加深深体悟到相濡以沫,互相包容的婚姻真谛:那就是“有爱大家庭,家和万事兴 !”
说起我和先生的爱情故事,还得从我们的上一辈讲起。当年,我的父辈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两个家庭分别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和先生各自成长的生命轨迹本没有交集,直到1993年,我腿部不慎受伤,经双方父母介绍,请先生帮我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我们俩“以病为媒”相识相恋,并于1996年9月30日走进婚姻殿堂。1998年3月10日,我们迎来了宝贝女儿。从此,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掀开全新的一页。
我们是一个红色大家庭,老中青三代都是中共党员,“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讲奉献!”这是家风。1991年至1993年,公公参加了第14期援助桑给巴尔医疗队;2009年至2011年,我丈夫又参加了第23期援助桑给巴尔医疗队。作为江苏省援外医疗史上唯一一对“父子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弘扬白求恩精神,医治了大量的非洲病人,同时成功地扮演民间外交大使,两代人通过援非传承着无私的大爱,不仅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荣誉,更为增进中非人民绵延不断的友谊,做出了普通人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是一个学习型家庭,全家都是大学生,“好学不倦与时俱进,不断追求新知识”,这也是家风。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我和先生是20世纪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女儿青出于蓝胜于蓝,研究生毕业。当年,父辈们干一行爱一行,不断自学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分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成为技术专家和学术领头人。受他们影响,我和先生对自身各方面要求也都十分严格,在干中学,从学中干,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爱学习、肯钻研是我们志同道合的感情基础,也是我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秘密武器。
我们是一个和睦大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父慈女孝,婆媳翁婿关系和谐。”这更是家风。结婚前,我妈妈就叮嘱我:“你妈妈是老师,你要有教养,爱你的先生,就要爱先生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孝敬公婆,家和万事兴!”先生妹妹远嫁,于是我既当婆婆的媳妇,也做婆婆的女儿。每年公公婆婆的生日、结婚纪念日都精心准备礼物,每个月抽空陪他们参加一次老友早餐聚会、看一场电影、去一趟公园,春看樱花夏赏荷,秋观菊展冬踏雪。平时去菜场买菜,都是一式两份,婆婆妈妈一个样。既是妈妈的小棉袄,更是婆婆的棉毛衫。用婆婆大人的一句话高度概括就是:“两好合一好!我和小晶处得像亲母女!”
这些年来,家人们无私的付出,一直温暖和滋润着大家庭里每个人的心田。家人间相互支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遇到问题,大家有商有量,共同克服;收获喜悦,大家共同分享,一起庆贺。全家人互相打气,只要我们对待生活真诚感恩,美好的春天就一直在我们身边。身教重于言传,在我们的影响下,女儿从小就懂事体贴,善解人意,在此,我们也衷心祝福,孩子未来能够遇见和她相知相爱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