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02日

悠悠粽香

□刘 翠

阳台上栀子花的花骨朵,像颗颗青绿色的大水滴,夹杂在圆形的小绿叶中间,一天天饱满起来。昨晚回家,我看见正中间一个花骨朵的半边,竟然翻出了白色的花瓣,靠近轻轻一嗅,一股清香沁入心脾,立刻觉得神清气爽。

这不禁让我想起家乡端午节飘着的悠悠粽香。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而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粽子不仅和习俗有关,更是我们一年一度不可多得的美食。

我们家乡的粽子是用芦苇叶子包裹糯米做成的。每年立夏之后,妈妈总是忙里偷闲,挎着篮子去小河边,挑选芦苇叶子。芦苇叶子需要挑那些大小适中,老嫩适宜的。去了多个小河边之后,妈妈才能选出足够数量的芦苇叶子。芦苇叶子摘下来后,妈妈就把它们一张张叠起来,叠到一定数量,把两头靠在一起,用草绳扎起来,挂在晾衣绳上吹晒。

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栀子花开的时候,端午节就来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一大早就开始清洗糯米。她把清洗好的糯米沥干水后,倒在几个小盆里,然后在小盆里分别拌入泡过水的红豆,剔去核的蜜枣,剥去皮的青蚕豆,还有花生米。我们吃粽子时,就像打开盲盒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粽子是哪一种。不过每一种味道,我们都喜欢。

芦苇叶子在裹糯米之前,先要在锅里煮一下,煮过的芦苇叶子颜色重新变得鲜嫩,好像才摘下来的一样。我们家乡的粽子,不是用绳子捆的,而是直接用芦苇叶子包裹而成的。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同样结实,因为我们包粽子有一个秘密武器——粽针。

妈妈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她拿起四根芦苇叶子,用剪刀把硬头剪去,然后一根接一根依次排列着,接着在水里蘸一下,四根芦苇叶子就乖乖粘在一起了,形成一个较宽的平面。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靠头部那一侧向里弯,形成一个圆锥形,由左手捏住,右手用调羹舀米倒在“圆锥形”里。倒满之后,妈妈抓住芦苇叶子尾部那一段开始用力缠绕,粽子被绕成了一个三角形,妈妈紧紧拽在左手里,然后再拿一根剪去硬头的芦苇叶子继续缠绕。最后一根芦苇叶子,不但防止可以加固粽子的密封性,还决定了粽子的形状。粽子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有三个尖尖角的“三角粽子”,另一种大体上是三角形,但是只有两个角是尖尖的,还有一个角是扁平的,像斧子的头,所以叫作“斧头粽子”。

包粽子的最后一步,是穿粽针,这时候轮到我出场了。我小心地捏住妈妈交给我的粽子,用粽针对准最后一根芦苇叶子的尾部,刺到对面,然后把芦苇叶子的尾巴从针眼里穿进去,再在对面轻轻一拔,芦苇叶子尾巴就穿过粽子,到了对面,再把叶子尾巴拽一拽、紧一紧,一个结实漂亮的粽子就成了。

当煮粽子的水在锅里发出“咕噜咕噜”声时,粽子的香味溢出厨房,和着栀子花的味道,一起在空气里酝酿,让我们兄妹几个垂涎三尺。

如今,我们都已经住进了高楼大厦,家乡的旧模样已经不见踪影,粽子也再不是当初那个味道,但是我们对粽子的那份依恋一直都在。

吃粽子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文化。粽子的寓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传承和出新,如今粽子的寓意主要跟美好的事物相关。在我们家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在过生日、考试、结婚等重要的日子里,都要包粽子,表达健康、幸福、成功等愿望。

粽子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