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6月02日

育子感言

□王洪武

教育孩子要严而有度

 

“教育孩子还是严些好!”这可算时下人们的一条共同认识。本无可非议。但这个“严”,怎么去把握,倒是大有文章的。

严,有一词解叫“严格”。也就是说,“严”,要在一定的“格子”里,出了“格”的“严”,那就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产生负作用。即便是不出格的严,也不都是切实可行的,还要讲一个“度”,即分寸和策略。适度的严才恰到好处,失度的严将贻害无穷。

“度”是什么?怎样把握这个“度”?愚以为,在教育孩子上要有三度。首先要把握好“尊重人格”的平等态度。孩子虽小,但也都有一个属于他(她)自己的人格。人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不可随意践踏。不然,造成创伤,便很难愈合。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以“爱”为出发点,务必让孩子的自尊心得以充分的尊重。其次是把握住“跳起来摘果子”的难度。给孩子无论提出什么目标要求,都要考虑到它经过努力能否可以达到。这样他才能有信心,有上进心,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若目标要求“严”得让孩子可望不可及,他便干脆却步,这就明显失度了。再次要把握“体现个性特色”的力度。俗话说,“响鼓要用重锤敲”每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物体,都要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人,也是这样。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决定对孩子采用哪种方式教育前,都应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琢磨,然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因人施教,这样就会准确有力,达到预期效果。

 

教子之道 贵在明德

 

孩童的观察力、可塑性都很强,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孩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会有不同的影响。

为溺水老人主动实施人工呼吸的重庆“最美女孩”余书华,从小就心地善良且乐于助人。她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人,母亲在餐厅打工。余书华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带她上街,只要看到有乞讨的人都让她送点钱过去。夏日的一天突然下起暴雨,邻居盛阿姨是摆露天摊的,12岁的余书华立即冲出家门去帮盛阿姨收摊子,而自己却淋成了落汤鸡。“最美女孩”善举背后的这些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而家庭正是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现在有些孩子自私、狭隘、冷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懂得尊敬老人、礼让他人、帮助别人。这些孩子并非生来就这样,而是父母道德教育的缺失。不少家长,特别是年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智力投资,需要什么都尽量满足,而孩子的品格如何,哪些缺点和不足则很少顾及,这样不好甚至很危险。

德乃立人之本,做事之魂,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家庭不会有什么福祉,对国家、对人民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做家长的,要经常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心他人等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灌输给孩子,并身体力行。孩子德智体美劳真正地全面发展了,才会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给孩子点幽默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时,往往只知道板着面孔说教,这固然能解决些问题,但如果不时来点幽默,效果定会更好些。幽默是润滑剂,能融洽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幽默是兴奋剂,能使家庭生活增添欢乐情趣。家教中,恰当的幽默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也能使其在轻松的一笑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就是以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回到家,见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为出风头,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着惊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怪脸。诗人一点不恼,从屋里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冲淡了,并在家人的嘻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他再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在我们身边,幽默教子的“佳作”也很多。我有个朋友,是个十分风趣的人,秋收的一天,他带着疲惫从田里回到家,想舀水洗洗脸,可水缸里已干得底朝天了。表兄没有对正放暑假在家的孩子发火,而是拿着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借几勺水先用用吧!”天那!人们一般只听说有缺钱断粮向别人家借贷的,却从未听说向人家“借水”的。小家伙知道父亲是在批评他,便二话没说,红着脸,急急忙忙去挑满了一缸水。你看,这幽默的作用有多大。若是表兄劈头来一顿臭骂,这水,孩子未必肯去挑,他的劳动观念更得不到提高。

幽默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表情和动作。譬如,孩子要做的事情,你认为是好的、可行的,不妨伸出大拇指,道一声“OK!”;认为是不好的、不能做的,我就双手一摇,说一声“No!”。孩子们也就愉快地接受了,或者积极行动,或者“紧急刹车”。当然,行与不行的道理还是要给孩子们讲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