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02月06日

创办生态农场 造福千家万户

——记盐都区万得福家庭农场创办人胥加栋

□ 仇玉存

【人物简介】胥加栋,男,1975年9月生,尚庄镇南吉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0年7月,他从安徽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来到无锡自动化控制研究所工作;后因单位改制,受聘于一家外资企业任销售部经理;2008年,在无锡创办了自己的自动化公司;2014年9月,回乡投资创办万得福家庭农场。

【创业感言】回乡创业一年多,虽然尝尽酸甜苦辣,但对于自己深思熟虑后选择的创业路,再艰难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圆造福家乡的梦想。

“我原本从事的工作,与农业种植毫不相关。正是家乡颇具吸引力的招商政策与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我毅然决定回来创业。”说起自己从无锡返乡创业的初衷,憨厚、沉稳的胥加栋有些激动。

胥加栋今年42岁,2000年7月从安徽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来到无锡自动化设备控制研究设计院工作,专业从事自动化设备程序开发。2002年,单位改制后,他被一家外资企业聘用,担任销售部经理。经过几年的打拼,薪酬较高的胥加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008年初,他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辞职创业,在无锡创办了自己的自动化公司。公司虽小,但他技术精、声誉好,所以业务多得做不过来。可是,随着自己的事业越发兴旺,胥加栋要回老家创业的愿望也越发强烈。

2013年至2014年期间,胥加栋上了年纪的父母时常生病。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看着父母一天一天老去,却无法照顾他们,他心里十分难受。在频繁回盐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他得知家乡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和鼓励盐都籍在外有成人士回乡创业,作为“番茄之乡”尚庄镇的招商人员也多次找到了他,向他宣传投资兴办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优惠政策。是回家发展,还是继续留在无锡?那段日子,亲情、乡情和家乡干群的热情令他挥之不去。经过反复思考,胥加栋毅然决定回老家当农民。然而,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我们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晓得种地有多苦多累。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你又有体面、赚钱的行当,怎么会想起要回家当农民?”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甚至对他说出“太丢人”这样的狠话。

妻子也无法理解他的做法,更表示不愿意和他一起回来创业。  

2014年9月,胥加栋不顾家人的反对,怀揣着绿色生态农业梦想,将自己的公司转让给别人,毅然回到家乡——尚庄镇南吉村,投资160万元,流转土地160亩,创办起了万得福家庭农场。

胥加栋坦言,自己绝不是心血来潮:“科技在进步,种地也该进步,必须要有人带着大家前进。”

对于一天农活都没干过的胥加栋来说,创业之初可谓困难重重。怎么配置营养土?需要多高的温度、多大的湿度?营养供给、苗情管理等对番茄、蔬菜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胥加栋带着种种疑难问题东奔西跑。他不辞辛苦地请教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周边乡镇的农场主学习取经,到华泽书社查阅资料,并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种植户。他说:“我不仅要自己懂,还要用这些知识帮助大家,这才是我回来创业的根本目的。”

在胥加栋的农场里,各种蔬菜一律不使用农药,均采用草木灰等有机肥。胥加栋常常当着客商的面,摘下大棚里的成熟番茄,直接放进嘴里。

胥加栋介绍说,在种植过程中,他非常注重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各种蔬果的自然生长周期所需时间去管理,更不使用任何刺激生长的添加剂。胥加栋说:“以这种方式长出来的农产品,才是真正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

去年1月份,胥加栋依托尚庄万亩番茄基地的优势,种植了50多亩大棚番茄,并且尝试种植小型黑色保健番茄和其它水果。3月份,他又摸索种植大棚西瓜50余亩。首茬保健番茄、西瓜上市,就让消费者们赞不绝口,在市场上赢取了良好的口碑。8月份,他利用现有的大棚种上了越冬辣椒。此外,他还引进试种了具有保健功效的有机野菜——救心菜、富贵菜等多个新品种。万得福家庭农场成立1年多来,带动当地村民20多人就业,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每逢有新蔬菜上市,胥加栋都要免费送到尚庄敬老院,先让老人们尝鲜。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他妻子亦放弃了无锡的工作,回来和他一起创业。

如今,胥加栋有了更多的打算:“我要把万得福家庭农场办成越来越好、越来越大的生态农场,让更多的城里人来这里采摘、垂钓、观光、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