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23日

良种配良法 破解长江流域棉粮争地难题

长江流域棉区是传统优质棉生产基地,但粮棉争地矛盾突出,威胁到棉花产业安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成果展示观摩会日前在我市举行,项目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国立表示,经过3年科技攻关,项目组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棉花新品种28个,新品种示范推广850多万亩,制定配套生产技术14套,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实现了良种配良法。

长江流域雨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传统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2013年以前,长江流域棉区90%以上的种植方式是采取小麦/油菜与棉花一年两熟,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其次是小麦套种棉花。但这两种种植方式,粮棉争地矛盾突出,而且机械化水平低,成本投入高。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棉花种植长期重产量轻品质、产量品质难以协同提高等问题凸显,植棉效益持续降低,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威胁到棉花产业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小麦/油菜收获后直播种植的棉花早熟新品种28个。特别是棉花新品种中棉425,属于特早熟品种,从出苗到吐絮的生育期仅98天,并含抗虫基因,可抗棉铃虫和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广、纤维品质优良。

中棉425等早熟品种的育成,实现了在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直接播种棉花,不再像原先那样需要育苗移栽或田间套种,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并提高了植棉机械化水平,实现了油菜/小麦和棉花一年两季的轮作种植,有效缓解近年来我国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滑的困局。

“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培育”项目于2018年立项,目前已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8项,为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品种和技术保障。

要发挥良种的效益,配套的“良法”必不可少。项目还研发了配套的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共14套。根据目前培育的这些优良品种以及相关的栽培技术,就能在长江流域实现棉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