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12月02日
围着铜炉取暖
□ 戚思权
近日,由于天气骤然降温,在楼道间里见到几个邻居买回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取暖器,兴高采烈地往家搬,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取暖用的铜炉子。
记得小时候,取暖的方式不是“烘炉子”就是“热水瓶”。“烘炉子”用的是乡下常见的铜炉,直径约20厘米,高约40厘米,上面有一个蜂窝状的铜盖,还有铜制的手柄。而“热水瓶”则是父母去诊所跟医生讨来的“吊水瓶”,装满热水用来取暖。那时,一到冬天,母亲无论多忙,都不会忘记弄“烘炉子”。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家乡物资匮乏,到了寒风凛冽的冬天,人们也没有什么取暖设施保暖。早晨,太阳出来了,老人们会拿一张小板凳坐到门边,晒着太阳,慢悠悠抽着旱烟。大人用锯木屑子垫在铜炉子底部,再把锅塘里烧早饭未燃烧尽的木材放入铜炉,盖上炉盖。女人和孩子们围着小铜炉取暖,女人做着针线活,孩子们把玉米、蚕豆等放在炉子里,用一根小草棒拨动着,稍过片刻,随着“吱”的一声,玉米花从炉中飞起,孩子们免不了有一番争抢,谁先拾到就直接放到嘴里,那味道香喷喷的,至今令人回味。
漫天飞舞的雪天,屋檐下挂起一串串冰棱。孩子们大呼小叫地从家里冲到打谷场上,打雪仗,堆雪人,打得每个人头上身上都是雪,常常因为某个孩子哇哇大哭了,这场雪仗才宣告结束。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弄湿了,那时没有其它衣服更换,只好把衣服脱下,人躲进被窝里。这时候,母亲会用铜炉子烘干我们的衣服,让我们穿起来,一下就暖和了。
在寒冷的冬天,晚上放学回家做作业,在微弱的煤油灯光下,母亲早已把铜炉子准备好。脚下放一个铜炉子,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我的身体,使我读书、写作业时再也不觉得寒冷。铜炉子不但陪着我们度过了寒冷的冬天,有的人家还会将铜炉子作为嫁妆,让出嫁的女儿带到婆家。
现在,城市小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买了电热毯,即便在农村,铜炉也很少见了,但那个用铜炉取暖的时代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