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11月30日

一湖秋月照今心

□ 邵玉田

望月怀远,是一种文化传统,它早已根植于国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中。

我和几个朋友,在湖边小聚,吟咏秋月,虽然算不上深挚家国情怀的解读,但也应该有“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的抒怀。

那天,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浩瀚的湖面与澄清的天宇连成一片,呈现出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浩茫、静谧而和谐的景象……

皓月当空,湖水如银。桌上有东道主精心准备中西合璧的菜肴。仿佛又一次置身于西欧之旅,又宛若月光中的心灵漫步。

推杯换盏,言来语去,话题自然离不开退休后翛然转身的生活。这一拨人中,有人献身公益,有人痴迷于音乐,有人挚爱书画,有人喜欢写作,也有人沉醉于中西餐饮文化之研究……可谓异彩纷呈。

话里话外,率真自信。大家有一条共识:最朴素的才是最华丽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时髦的,似乎有些返璞归真、大彻大悟的意思。

月光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萦绕于餐厅内外。席间的一对夫妇,退休后加入了一个业余合唱团体。随着舒缓的贝多芬钢琴曲,谈论起两人自己的体会——爱好音乐,正如昆曲《西厢记》的一句台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音乐的味道,即人生的味道。

这时,东道主接过了话题。她是从机关下海,投身市场经济的。她说步入不惑方才发现,人生在有用和无用之间,一步一步看似偶然,最后却导向必然。或许恰恰是生命中的“无用”和“偶然”,化时间的腐朽为神奇了。她做的是西式餐饮,但这丝毫不会消减她对中国美食的热衷。她说总有一种不变的情结:慢慢喝汤,是人间最为美丽的风景,也是人生最为享受的时光。

原来一碗汤,也装得下山水人情,咸淡人生。

环视四壁,墙上的西欧名画错落有致,触动了在场的一位画家。只见他目光炯炯,仰观之欣赏之品味之,不停地感叹,会心处不可言说。先生就职于机关,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专注于水墨丹青,从而成为他心灵之净域、精神之家园。

当然,不改初衷的也大有人在。比方说从事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对工作有一种不舍与热爱。于是退离了岗位后,却又心无杂念地转入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人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皇家豪华的贵妃椅,猩红色的台布,桌面洒满了玫瑰花瓣,芬芳四溢;精致的西餐具,金银光亮排列整齐。浓浓的欧式风情,香酥可口的面包,意式番茄丁和法式鲔鱼酱,两种蘸酱可以任其调配;一边嚼着面包,一边就着中餐“佛跳墙”的浓汤,堪称一绝,可以让味蕾慢慢苏醒。

我曾经去过一次巴黎,之前也读过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其中一篇《法国胃口》里面有这样的文字:法国美食“讲究奢华的排场”“讲究滋味和情调”“是一种悠闲的享受”。

想想,我一个快要进入耄耋之年的人,过着与普通人一般的生活,内心却总是在重温文人墨客的风雅。退休写作二十年,意在圆自己的文学梦。就像今晚,意必不在乎饭菜,也不在乎酒,而是一种心灵抚慰。

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诗心——生命中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诗意呈现出一种缓慢的生活美学。所谓退休人的慢生活,不是无聊懈怠,而是把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气定神闲地去做一件事。

给自己人生一个清明,悠闲自得地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