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7月01日

城市的发展脚步

□ 夏 牧

我是一名有着四十年党龄的党员,庆祝建党100周年,我感慨万千,有许多话想说。

十三岁那年,我跟父亲的大船来到盐城。所谓大船,就是十几吨的高帮深舱大木船。父亲是生产队的用船人,我便沾光随船,得以逛逛七十里外的大盐城。

其实,五十年前的盐城不算大。但对我这从未见过世面的小少年来说,有高楼大厦,有车来车往,这就是大城市了。盐城因四面环河,形为水瓢状,故称瓢城。

我随父初逛盐城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西乡进城只有水路,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白帆和拉纤是蟒蛇河通往盐城的一道风景。父亲是用船的老手,驾船进城是家常便饭。那次父亲和他的两个老伙计到城里的盐城酒厂(时属盐城县)装酒糟喂猪,船就停在南门桥右边酒厂的河码头,我随父亲从码头上岸逛大街。当时的盐城只有东西、南北两条大街,东西大街叫建军路,是为纪念“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而命名。这条路上有商店、邮局、饭店、剧场、电影院等,是盐城的繁华所在。

那时的建军路的路两边除了一两层的旧楼,便是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树下是非机动车道,边上是人行道和平房门市。路上不时有公共汽车和军绿色小汽车走过,边道是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我在乡下只在电影里见过这场景,那时候觉得自己进过城市,见过大世面了,在本庄伙伴们的面前可劲炫耀了一番。

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有幸到公社党委办公室负责写通讯报道,有独自到盐城的机会了。那时还没有市级纸媒,我偶尔送稿到县里广播站,还能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效果比乡下露天电影不知好上多少倍。此时我便天真的想象,若是自己能住在这里,该多好啊!想不到机会说来就来了。1984年春天,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我进入时为盐城市郊区的区委办公室做文字秘书,而地区行署已改为盐城市,我们老盐城县则一分为二,分设郊区和城区,我就在郊区区委办工作了。

结束单身汉的公共宿舍后,第一次分到一室带一厨的宿舍,尽管小了一点,也没有卫生间,但在这里工作,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啊!后来孩子大些,需要独自的房间,房子便显得有些窘迫了,我也期盼着可以早日住进大房子里。

这一盼还真盼到了。市里决定城市向东北和正南方向发展,区里则在东北方向的新市区建筑职工宿舍楼。这里有大型招商场,有新建的图书馆、汽车站,还有部分市直机关单位,一时地贵,一房难求,我如愿分到了新房子。尽管离上班的区委机关远了一点,但心里还是乐开了花。那时骑车上班,一路的繁华景象扑面而来,一幢幢楼宇鳞次栉比,新建的大桥、商场宏阔壮观,文化会议中心流光溢彩。

仅仅几年后,随着城市发展需求,市里决定再向南向东向西有层次分步骤地推进发展,加快建设大市区。我孩子当时在市一中读高中,离家较远,上学不太方便。我便卖了东北方的公改房,到学校附近买了商品房,楼层高、房间大,出脚过河便是繁华的街区,更重要的是孩子上学仅需十来分钟,方便极了。

后来,孩子大学毕业了,单位距家有二十多里路,开车约要三四十分钟,若是遇到堵车时间更长。为了方便孩子上下班,躁动的心啊,又不安分了。走马观花后与家人一合计,决定卖了这近邻老市区的房子,再到孩子工作单位附近买了房子,这里新拓道路宽,车行通畅,再无堵车之忧。

回望我这几次搬迁的家,都是紧随市区开发延伸的脚步而心动,城市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们的城市地处里下河水乡平原。过去交通的滞后,阻碍了人流物流,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如今再看这个城市,汽车工业高度集中,韩资企业纷至沓来,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四通八达。城市处处绿树成片,满眼花草透鲜,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就在身边。所有这一切,我是亲眼见证者,也是幸运的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