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4月25日

喜看农村住房新变化

□ 戚思翠

我出生在盐都区的一个小村庄。这些年来,我家四代人住房的变化,让我备感幸福和自豪。

1949年,祖父母为自己盖起新房——丁头舍。所谓“丁头舍”,就是整座房子呈“1”字形南北走向的大房子(约40平方米)。门开在朝阳的南面,内分里外两间,外间砌有锅灶,里间为卧室。房子的所有材料几乎不花钱,都是就地取材,整个丁头舍为土墙、草盖、树屋梁和柴笆,不见一砖一瓦。虽然丁头舍低矮昏暗,夏无凉风,俨然一只偌大的“盒子”,但一家五口住上这新房,比过年还开心。

1953年,20岁的父亲成亲了。母亲的到来,让丁头舍显得十分拥挤。祖父又于屋后搭了一个柴笆棚子,里面可打上一个“大地铺”睡觉。可是,风吹雨打数年,丁头舍日渐破败,祖父年年修补,还是年年漏雨。最后祖父母就在丁头舍里度过了他们平凡的一生。

1956年,我母亲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大哥,在刚满周岁的大雪纷飞之夜,因丁头舍“雪崩”而夭折……父母决定另起炉灶,自己砌三间新屋。房基,是祖父与父亲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他们披星戴月,挖泥土、担泥土、脱土坯……忙碌一年多,脱了一万零两百块土坯子。一切就绪,父亲请来一泥瓦匠,叫上几个兄弟,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三间土墙草盖房终于诞生了!

1989年,我们兄妹四人相继考上了大学、中专。此时,老家住房是清一色的“红色”风景。不高不矮的红砖红瓦房,像一条条火龙依偎于乡间河岸。我家住房也跟人家一样“走红”:红砖红瓦房。母亲噙着泪花,欣喜地说,她嫁我父亲几十年来,第一次住上不漏雨的大瓦房!

1999年,两哥一妹先后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接着又拥有了小轿车。10年后,他们购买了第二套房。2010年,看着亲朋好友都住上套间房,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咬牙,我也购买了一套近200平方米的顶层套间房。

2019年3月,老家房子被征收,政府给我家安排了一户一宅自带花园和小菜园的双层别墅。美丽新农村清一色的“幸福小院”,让我仿佛望见了幸福晚年。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国与家紧相连,没有国家的强大,哪有百姓幸福温暖的小家?我家四代人的住房变奏曲:丁头舍——土三间——砖瓦房——套间房——幸福小院,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