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4月15日
一座城的温度
□ 李 晓
一座城,川流不休息的人,汇聚成烟火滚滚的日常生活。在这些日常的生活里,我感受着一座城的体温。
一座城里最亲切的体温,或许隐藏在那些普通的街巷里,它们不是城市的扉页,却是城市里最贴心的书写。
前不久,我少年时代的小伙伴老武,从北方的一座都市回来了。黄昏时,老武刚下飞机,我就带着他驱车直往城里一家蹄花儿馆,老武一路嘟嚷,他要去那里吃上两大碗炖蹄花儿。馋,真是馋啊,在异乡的夜里,事业有成的老武,梦里也在磨牙,对那一碗炖蹄花儿很是想念。小武9岁那年,随进城卖货的爷爷到县城,在县城公路大桥旁的小摊上,就在这家吃上了一碗清炖猪蹄花儿,那时小武就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
而今,开了40多年的蹄花儿馆,已不在大桥街边开了,而是隐身在一条巷子里。这真是一个宽厚心肠的城市,它让这座城里家喻户晓的蹄花儿馆,在风雨岁月中依然袅袅飘香。不过店铺的主人,那个被顾客亲切称为胖子妈的张大娘,已在七年前离世了,继承店铺的是张大娘的三儿子,一个和大娘一样长得慈眉善眼的中年大叔老何。
那天晚上,老何亲自上灶,为老武做了一大钵酸菜蹄花儿汤,老武吃得满眼是泪。夜风清凉,我们坐在巷子里追忆着当年张大娘的清炖蹄花儿味道,它还在我们的唇边弥漫着。
这些街头铺子里,食物发出的殷殷召唤,或许也是一座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比如街边铺子的王嫂面馆,清晨时分那一碗热腾腾的面,就能唤起我对一座城的亲昵之情。
我第一次到王嫂面馆吃面那年,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那年王嫂也不过30岁出头。王嫂来自离城50多公里外的一个村子,儿子在城里上小学,一家人就靠这个面馆谋生。我常到王嫂面馆吃面,她知道我喜欢吃青菜,总是多掐一把新鲜蔬菜放进滚沸的面锅里,用一双长筷麻利地捞起来。
去年因疫情影响,居家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去王嫂面馆吃面的那天早晨,刚进店门,她就同我热情地打了一声招呼:“兄弟,你来了啊!”一碗浮着葱花的奶白骨头汤瞬间就端到了我面前,让我倍感亲切。头天夜里,春雷声在凌晨3点就早早把我叫醒了,窗外春雨哗哗哗响成一片,荡涤清洗着城市的空气,我再也无法入睡,急切等待着去王嫂面馆吃上一碗喷香的牛肉面。
在一座城里,有卖袜子、内裤、螺丝帽、灯泡、铁钉、锅铲、肥皂、卤肉的这些街边小摊,还有修表匠、锁匠、磨刀匠、擦鞋人,他们朴实而辛劳地谋生,方便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一座城市日常的“清明上河图”,呈现出一座城市气象万千的景象,氤氲成一座城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