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3月18日
我的图书馆在路上
□ 周亮红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我喜欢读书,近些年还喜欢利用上下班步行的时间边听书边跟读。
我上班的地方在郊区,离家约二三公里路,儿子上大学后,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我便步行上下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每天往返五六公里路程,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步行使我感觉浑身经络通畅,精力充沛,心情愉悦。时间久了,不免觉得路上寂寞无聊,便产生了听书的想法。
于是,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听书APP,爱人给我购置了一个小巧便于携带的蓝牙小音箱,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又多了一项乐趣——听书。
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吹着微凉的清风,呼吸着新鲜空气,闻着淡淡的花香,我边听边吟诵着那些经典人文历史书籍,或是听听头条新闻,让自己与这世界亲密接触,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出发。傍晚披着夕阳余晖,行走在金色的世界里,听听相声,脱口秀或自己喜欢的小说,放松自己,卸下一天的疲惫,以愉悦的心情回家。
更多的时候,我更喜欢选听和大声跟读经典古诗词。春天,沿着清溪小径听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受生命流转岁月之美。夏天,看着菜农耕作听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秋天,欣赏着满山红叶,不免要听“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飒爽之气蓬勃而出。冬天,行过皑皑白雪,咯吱咯吱声中会突然想到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那种“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干劲和豪情涌上心头,不禁踏雪高歌,大步如飞。
人到中年,内心趋于淡定平静,记忆力也在减退,听书跟读并不追求刻意的理解和背诵,只追求一种喜欢和充实感。除了上下班的路上,我还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听书读书,比如:做家务时、坐车时、等人时……
几年下来,日积月累,我听过读过的书籍诗词将近1500本,《呼啸山庄》《沈从文文集》《史记》等一些一直想看而没有看完整的书竟也都听了几遍,《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琵琶行》等一些长诗无形中也能背下来,真是体验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还记得网红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吗?阅读,正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无处不可,随时可行,而现在,我的图书馆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