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3月13日
大纵湖畔一青松——追忆季忠同志
□ 钱万新
季忠同志,191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早年丧母,兄妹3人,自幼就随父给富户做短工、打帮工度日。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农会长、乡民兵中队长、区委委员、区民兵大队长等职。
季忠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时刻把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解放放在心坎上。1943年2月,日寇对我盐阜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大扫荡。季忠同志终日在外摸敌情,打游击,他的妻子姜鸾兄对他说:“一出去就几个月,你家也不顾了!”季忠笑着回答:“光顾小家不顾大家,国家亡了,小家亦亡!”说着,他给姜鸾兄递过去一双刚买的鞋面布说:“谁说不顾家呀?你看,这不是吗!”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其妻说:“鸾兄啊,我们应当先顾国家,后顾小家才对呀!”姜鸾兄也是苦出身,听了季忠一番话,好像一下子懂了许多道理,从此再也不拖丈夫的后腿了。
1945年7月,季忠在盐城县第七区工作。一天,区委突然接到县委的一道命令,令我带一个民兵大队到伍佑一带,防止敌据点里的敌人出来骚扰和残害人民。我接受任务后,作了一些必要的组织和动员工作,立即带领民兵开往目的地。我们这个大队共有300多人,下辖三个连,当时的第一连连长就是季忠。
同年10月31日,新四军主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一举解放了伍佑。当天下午,根据县委的指示,我们民兵大队又调到盐城西边的东徐庄、西徐庄、钱庄一带。具体任务是:包围九里窑,为彻底解决固守在盐城的赵云祥伪军打好外围战。三天后,我一师某团的一个营从兴化开过来,至九里窑的小河东岸,营部刚驻扎下,汤营长就和我商量攻打九里窑的作战方案。当天晚上,战斗打响,部队从东面进攻,由于敌人碉堡群火力交叉,打了半夜,没有攻克,部队只好撤出战斗。随该营行动的一位副政委给我们交代任务:继续包围敌人,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下午,再度研究作战方案,副政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决定从敌人火力薄弱的九里窑西面进攻。九里窑的西面有一条小河,要从这里突破敌人的防线,就必须在小河上搭一块跳板,让我们的部队从上面冲过去。作战方案确定以后,我们配合主力,找来了铁丝、木头,很快扎成了一块四五丈长、一尺多宽的跳板。下午5时许,主力部队一个营和我们民兵大队一块集合,部队首长进行了简短的动员,最后号召:“参加搭跳板的突击队同志出列。”刹时间,战士们的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就在这关键时刻,季忠同志第一个挺身而出,报名参加突击搭桥任务。随后,一个接着一个,先后共有10多个同志走出队列,站在部队首长面前。当时我和那位副政委等站在前沿指挥所里,望着季忠同志那结实的身躯,我情不自禁地说:“多勇敢的同志啊!”
随着部队首长的一声令下,我军机枪吐出了长长的火舌。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突击队的10多位同志,用手提着跳板,弯着腰,沿着河坎箭一般地向前冲去。这时狡猾的敌人亦负隅顽抗,子弹似骤雨般地从突击队员们头上“嗤嗤”飞过。然而,我们的季忠同志如箭一般,始终冲在突击队的最前头。就在突击队抵达指定位置时,敌人的火力被我们压住了。于是,跳板飞快地搭在小河上面。我们的部队风驰电掣般地冲过小河,冲向敌阵,经过激战,九里窑这个敌据点终于被我军攻克。季忠同志在这次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1947年10月26日,这天清晨,细雨蒙蒙,国民党盐城县第九区镇湖乡乡长刘家勤带领国民党军队二六八团的一个排、国民党盐城县“难民还乡队”11人和国民党的区乡保长官佐以及原汉奸、土匪、流氓共100余人,分乘10多只木船,装腔作势,一路枪声,沿着下官河北犯。正在柯郑庄准备参加区委会议的区民兵大队长季忠同志,听到枪声,放心不下,便向区长吴如勋请了假。10点多钟赶到了正在征公粮、分浮财、土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的东沙沟。下午1点多钟,敌人抵达东沙沟庄南。季忠发现敌情,首先鸣枪报警。土改工作队的同志听到枪声后,迅速向北撤退。他亦沿着合心圩西堤,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向西北。敌机枪、步枪子弹飞蝗般地从季忠同志身边嗖嗖掠过。他脚穿球鞋,跑得很快,不一会已穿越北堤进入大芦荡中。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他仍然边跑边打枪,吸引敌人。他先后击毙一名国民党军士兵和一名“还乡团”员。就在这时刘家勤的儿子刘文安手指季忠同志的背影嚎叫起来:“他就是季忠!”于是众匪徒齐声高喊:“活捉季忠,一两皮肉一两金”,并一边划船紧追不舍,一边开枪射击。季忠同志则奋力拨开芦苇,拼命向前跑去,眼看他就要跑入芦苇荡深处。敌人见状,急红了眼,便集中所有武器进行扫射,由于季忠同志前进时,芦苇晃动,目标明显,不幸左臂中弹负伤。他见敌人被吸引过来,咬着牙,忍着痛,继续边打边撤退,接连打伤了几名敌人。黄昏时分,子弹打尽,他为了使自己的驳壳枪不落入敌手,将击发机等零件拆卸下来,分散藏于水中。那时敌人越来越近,子弹也越来越密,一阵密集的枪声过后,我们的季忠同志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但凶恶的敌人仍不罢休,用绳子扣住烈士的双脚,拴在船后,拖扔在沙沟镇河东的园沟里。后来,同志们把季忠同志的遗体抢了回来,安葬在烈士的故乡——盐城县庆楼区楼季庄(现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楼季村)。为了悼念季忠同志和在“东沙沟事件”中牺牲的其他6位烈士,盐城县曾在柯郑庄召开了有3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
季忠同志已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他的英名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事迹一直鼓舞我们前进。
钱万新 1949年5月任盐城县委书记,此文写于1987年8月。
图 顾正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