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2月09日
盐都“三字诀”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水平
本报讯(记者 皋 玲 通讯员 孙祥龙)日前,省司法厅公布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我区大冈镇佳富村、楼王镇花季园村等14个村和社区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我区民主法治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区司法局在争创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中,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目标,采用“增、扩、创”举措,自加压力,高标准打造软件资料和硬件阵地,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水平。
“增”容量,丰富法治元素新内涵。区司法局联合依法治区办、区民政局组织开展第十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工作,落实专门力量帮助新申报的村对标找差,梳理整改问题,确保通过验收。对既有的法治阵地进行重新打造,增加容量,丰富内涵。郑通村农家书屋原有藏书500册,且法律图书数量少、分类乱,学习查找不方便。该村发动社会各界捐赠书籍,村委适量添置,并安排一名志愿者进行分类整理、设置标签,目前这个书屋藏书已达4000册,法律图书占比达25%,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学法需求。略沿村原有一个村务公示栏,需要向群众公示、宣传的内容只能通过一个窗口展示。根据申报要求,该村新增设法治宣传、小微权力清单公布栏,方便了群众学法和村务公开的需求。
“扩”规模,拓展学法阵地新空间。双官村原有占地800平方米的健身小公园,村委征用小公园两侧的闲置土地,请专业人士重新拓展设计,注入《民法典》宣传图解,打造“民法典”主题文化公园,让群众在健身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泾口村在原有农家茶庄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设法治书场、法治灯谜、孝道文化工作室,扩大学法阵地空间。富康村将村部一侧的空闲地改造成法治广场,周边增设法治标识,建成“法治文化大舞台”,让村民有了接受法治教育的好去处。
“创”特色,开辟用法护法新渠道。参与申报的村除按创建工作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外,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特色法治建设活动。高新区盐渎街道花吉村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中,融入援法议事会内容,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协商决定办理、管理、监督村民自治,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按照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法规办事。楼王镇花季园村将原有为村里老人医疗、生活照料服务的应急救援队重新整合,将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充实其中,划分医疗救助、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村民议事四个小组,分工负责,协同运作,补齐法治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