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2月04日

乡风民俗说大冈

□ 韦定明

大冈镇由于隔兴盐界河与兴化县安丰镇相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之较盐城诸乡镇具有不同的乡风民俗。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冈仍保留着明清风格的街道布局,当时最能代表大冈建筑特点的是北圈门和小石桥。北圈门屹立在大冈小街北面,再往北只有大冈小学、散居住户及一些社直单位。圈门内则店面一家挨一家,紧挨北圈门内侧东面的是豆腐店,距豆腐店不远还有个草炉饼店。烤饼炉用柴草烧,炉上是半圆形穹顶,贴饼人手伸进去把饼贴在穹顶上。街西靠圈门是大礼堂、文化站,文化站内设说书场,扬州评话名师王少堂曾在此说过《武松》。圈门内的北街与南街中间隔着一条夹沟,夹沟由东向西架着五座小桥。位于南、北街交界处,其形如苏南常见的石桥(又名肇丰桥)尤为出名。北圈门与小石桥南北呼应,无疑增加了大冈镇的神秘与雅致。

六十年代大冈餐饮由一个公私合营的人民饭店及南北两个无粮店组成(也许因为只卖面条馄饨类小吃之故)。人民饭店其菜肴主要有白斩鸡、蟹羹、糖醋鱼、虾米煮干丝、粉条鸡丝等。无粮店的虾糠汤面再配上黑猪油熬成的特制卤子油,香味扑鼻。大冈的特色面点主要有脆饼、馓要子,但脂油渣子草炉饼及水面也有名气。街北面店的杨师傅,揉面用劲非常人做能及,因而他加工的水面很劲道。

大冈集镇商贸较周边乡镇更为活跃,在六十年代镇上仍有米行、草行、炭行、菜行、猪行等。他们一般靠价差或拿佣金作为收入来源。解放初大冈仍有帮船四班,分别开往东台、泰州、安丰、盐城。六十年代开通盐城、大邹两班轮船后,时因冰冻或水浅无法航运,帮船仍作为替代交通工具。逢农历五、十开集在大冈由来久远,每到逢集日,农民或推车,或担担,或船载,纷纷将猪牛羊等运到集市销售,更有兴化、大丰及远路客用大船将农副产品运来参加交易。有些农户赶集就像赶庙会一样,穿上整洁的衣服全家参与,上趟街比现在进城还新鲜。每到逢集日小集镇处处人头攒动,北大街有时挤得走不动。通过多年赶集,周边形成了一些专门靠跑集头营生的群体。当时每个生产队都至少养着三、五头耕牛,因此老牛的淘汰更新及繁育相当普遍,这也促成了集市的繁荣及专门从事牛市生意人的形成。

历史上大冈有众多学堂、私塾及佛寺、庙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儒佛道兼容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集镇礼堂演戏、书场说书成为常态,在乡间逢年过节玩笼、灯会也常举行。尤其是每年正月初六(“六子夜”)几乎每个村庄都搞火把节,参与者人人手持灯龙、火把过三桥预兆年内有个好收成。大冈人看戏很讲究品位,他们最相信孙德林的地区京剧团及省淮班子。1978年上海人淮筱文艳、何叫天来演出时邻近乡镇农民都来观看,树上、房上都是人。大冈集镇及周边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说上几句古书头,每当挑河收工或秋后乘凉,几个人围在一起,听老人传神的说唱,一个个鸦雀无声,浓浓的文化氛围催生了一代代本土戏人。

近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离开了大冈到盐城或大城市落户。逢年过节或有家庭聚会,他们都会带儿孙回大冈走走,再买些土特产带回去,以了却在外亲人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