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17日

龙冈镇黄庄村化解旱地秸秆“双禁”难题

本报讯(顾仁洋)在大田秸秆实现全量还田的基础上,针对旱地种植产生的大量油菜籽、黄豆、蚕豆和瓜藤等秸秆还田难度大、“三清”费用高、容易发生零星火点等实际问题,龙冈镇黄庄村坚持创新思维、有效堵住源头,管控旱地种植,为旱地秸秆“双禁”工作找到了解决之道。10月13日,在龙冈镇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黄庄村的做法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

黄庄村原有旱地、十边隙地面积200亩以上,农户在旱地、十边隙地春种黄豆、瓜果,秋种菜籽、蚕豆,夏秋两季都会产生大量秸秆及菜籽壳、蚕豆壳等。这些东西曾是农家生活中必需的燃料,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失去了价值,一度经常被村民们随意倾倒在垃圾池和废沟废塘里,既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带来了繁重的“三清”工作任务。往年黄庄村每年夏、秋两季用于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垃圾处置的“三清”费用,高达两三万元。

针对这个难题,黄庄村“两委”先后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进行分析研究,转换思维,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算好经济账,使大家认识到,200亩旱地的纯收入不超过4万元,而处理秸秆费用往往就要花去3万多元,还要搭上大量的人力、物力。黄庄村在商讨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共识:符合复垦成粮田条件的地块立即复垦,先后把11个自然组的11个打谷场全部复垦成农田,新增种植面积近60亩,复垦废窑场、废沟、废塘、旱地、十边隙地近30亩,全部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并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能长绿化的长绿化,在通村通组的道路两侧十边隙地种上三叶草,新增绿化面积近50亩,此举有效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对所有的防洪圩堤全部禁种。如今,除打谷场复垦成农田的田块租金收入发放给农户外,其他旱地、废地复垦成农田后,都成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的来源。

黄庄村党总支书记陈心标开心地说:“通过转思维、堵源头,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双禁’工作压力,牢牢夯实了‘双禁’工作基础,而且省了过去一年两三万元的秸秆清理费用,反而每年村集体还增加收入2万多元,里外一算,村集体账上一年多了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