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7月25日
六月六 晒红绿
□ 王登佐
入伏后,天气炎热,光照强烈,利于杀菌灭虫,洗涤器物也极易晾干。潘奕隽《六月六日晒书》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民间还有“六月六,晒红绿,吃口焦屑长块肉。”等口口相传的谚语。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很多三伏天特有的民间习俗。
六月六的来源
相传唐代高僧唐三藏从西天取佛经回来,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六日这天将经文取出晒干,此日后来就成了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室侍从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衣晒后必凉透才放进衣橱内。
盐城六月六民俗
“吃口焦屑长块肉。”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其中的含义已经不大好理解。其实,这是旧时流传于盐城民间的一句谚语。所谓的焦屑,就是用大麦、小麦,或者糯米炒焦磨成粉末状,用开水冲泡食用的一种食品。三伏天里,人们通常吃焦屑当早餐。据说,吃它是为了以素食诚心祈求上天普降甘雨。中午吃水饺,称为吃“弯弯顺”,寓意吉祥。故里下河一带有“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的谚语。
农历六月初六,是古代汉族的岁时节日,还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盐阜人家这一天也都有曝晒衣服和晾晒书籍文具的风俗习惯,谓之“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据说,这一天所晒的衣服,一个夏季都不会发霉。由此引申出来的是,大人小孩这一天也都要洗澡,民谣有“六月六,小猫小狗同沐浴”之说。是指这一天只要洗了澡,一个夏季都不会生痱子。广大妇女更是利用这一天抓紧洗头,谓之“六月六,洗个头,一夏头发不生垢”。如果六月六日这天下雨,此地则有“翻晒龙袍四十天”的说法。即节后四十天以内肯定多雨,为了防止衣服霉变,人们都要趁雨止日出翻晒衣服。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和日常观察,归纳总结出来的生活技巧。有道是“六月六,孩子脸,说变就变”,说的是此时正值多雨季节,要“翻晒龙袍四十天”也就是这个意思。
老盐城人这么过三伏
六月六这一天,盐城民间一些地方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伏的风俗。如属新婚,则要在娘家过一个月,回婆家时,必须做好两套衣服,一双袜子。现在农村仍有此俗,但不是做,而是买,有时要加一把扇子和一条毛巾。至今,西乡里基本还保持着六月六曝伏的传统习俗,不少农村还保留着接女儿回娘家歇伏的习俗。
当然,还有将猪、狗等牵到河里洗澡的习俗,也就是俗话说的“六月六,猪、狗牲畜洗蓬浴。”三伏天里,过去一般盐城农村里的老百姓会烧薄荷茶、荷叶茶,喝了“去暑”,现在有些地区还有这些茶饮。
俗话说,热在“三伏”,其实“三伏”最热在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又湿又热,典型的“桑拿”天气,让人想喘口气都觉得难受。旧时,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为了在三伏天里吃“冷饮”去热解暑,往往会在大冬天里就开始挖地窖,将冰雪深埋地下。古代帝王也是这么做的,直到唐末才出现了制冰技术。没条件的人家就找个篮子,连同西瓜一块放进温度只有三四度的水井里凉凉,现在依然有地方在使用这种“土方法”。
此外,旧时,民间有些地区还有在六月六祭祀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还纷纷外出,采摘马齿苋,晒干存放到腊月除夕,烹调煮成“十香菜”,又名“安乐菜”。盐阜乡村风俗:姑娘出嫁,都要吃母亲亲手烧的安乐菜,以保佑亲生女儿一生幸福平安。精心制作的安乐菜里,浸透了母亲的深情,女儿多尝一口,就多领一份情,多懂一点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