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04月04日
遥望祖父这座山
□ 刘玉兵
按照惯例,我这个少小离家的游子,每年的清明时节都要回一趟苏北老家,为已故祖辈和亲人扫墓,聊解积淀已久的乡愁。但今年的情况不同往常,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我归乡的旅程。我只能在沪上的楼房里遥望北方,以纸笔写些文字,寄托我对已故亲人们无尽的哀思……
这些已故亲人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寿元也长短不一,每一位都值得我去珍藏和追忆。尤其是我的祖父,对我的童年和成长影响极大。他虽然已去世半个多世纪,但仍然深深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想起他老人家生前的一些往事,一幅幅画面又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泪光里,我看见了一个穷苦的男孩,光着身子,在一条乡间小路上,顶着一轮朝阳,背着一大网包刚割的沾着露珠的青草,正一步步吃力地朝着地主家的牛棚走去。
泪光里,我看见一个有些瘦小的男青年,戴了顶已掉了沿的旧草帽,顶着炽热的骄阳在田间劳作,他的妻子背着才一岁多点的大女儿到地头给他送粥。不料,正在田埂吃草的牛猛一抬头,坚硬的牛角划伤了小女孩的脸,顿时血流如注,从此留下了一道伴随终生的疤痕。
泪光里,一个光着膀子的中年男子在岸边背着纤板,身子吃力地前倾,弯成了一张弓,一步一步朝前走。他的妻子一边掌舵,一边搂着年幼的小女儿。他们没日没夜、风里雨里地跋涉在泥泞的河沿上,为粮行运送粮食。
泪光里,一个年过半百的乡下老汉趁农闲到上海来看望他的儿孙,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刻满皱纹的脸庞,写满了怜爱和慈祥。他给孩子们讲《夏门松》,讲《水浒传》,也讲当年小六爹爹投身革命的战斗故事,教导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要报效社会,要替祖国争光。
泪光里,我看见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寒夜,一位辛劳一生、节俭一生、坚强一生的老人,在睡眠中悄然离世。他没有惊醒同床而眠的大外孙和孙子,甚至与他患难与共半个多世纪的妻子也浑然不觉他的离世。他像一枚落叶,静静地、安详地飘向了天国。
泪光里,我看见了我那刚毅、慈祥、坚韧、宽厚、勤劳、朴实的祖父……
日前,与一位好友闲谈,我无意间讲了一些关于祖父生前的故事,他不禁唏嘘感叹地说:“在真正的男人面前,常有折断的扁担,却没有挑不起的山梁是啊。”无论岁月变迁,还是世事沧桑,祖父就是我心中那座永远耸立的山梁!
谨以此文,怀念我那远在天堂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