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1月29日

大冈: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

美丽大冈展新貌

 

 

佳富村地名来历

大冈镇佳富村是盐阜革命老区中的一个红色革命村,因纪念丁佳富烈士而得名。

清朝光绪年间《盐城县志》载:大冈乡黄沙港庄境内古有会骸遗迹。《盐城县乡土地理》记载:此地沙岗巨大,遍地黄沙,盛产野生中药材。佳富远近闻名的野生中药材主要是盐香附,与藏红花齐名,现佳富村冈沟堆仍有大量盐香附药草生长。佳富黄沙港因盛产沙果花生闻名全县,解放后,全国兴起的公社化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佳富黄沙港沙岗已被平掉。1969年开始建果林场,栽植桃、梨、苹果等果树,佳富果林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每逢春暖季节,桃花盛开,是远近闻名的赏花胜地。

 

丁佳富烈士事迹

丁佳富,男,生于1920年,牺牲于1944年。丁佳富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积极参加抗战工作。在担任护陇区公安股股长时期,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镇压了大批汉奸走狗,被日伪还乡团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伪政权还乡团狗急跳墙,疯狂反扑。丁佳富同志在李庄(现郭猛镇民强村李庄)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龙冈凤凰桥处,被伪政权还乡团用钢钉将十指钉于墙上。在敌人面前,他英勇顽强,坚贞不屈,没有透露党的任何信息,最后被伪政权刀剐、石沉凤凰桥下。丁佳富同志牺牲时,年仅24岁。丁佳富同志牺牲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称号。为缅怀其精神,土地改革时期将原黄沙港、丁子集、楼地头等地合并改名为“佳富乡”,解放后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佳富村。

丁佳富故居曾经是三间茅草屋,小青砖堆砌而成,后被伪政权拆除一间半,70年代存留的一间半也被拆除。

 

丁子集村庄点名称来历

丁子集村庄点因丁姓集中居住,且古代此地曾为耕牛集市,盛极一时,现一般呼为丁子集。

在丁子集庄子东南侧堆集着两个形状对称的土堆,形同鸟的翅膀,传说凤凰落于此地,留下两个凤凰摊以赐当地。在1978年平整土地时,挖出古钱币近百斤,全部是北宋宣和年以前的。从大冈五次古钱币出土的地点看,四次出现在丁子集、楼地头等处,从此可推测大冈集镇的旧址是在丁子集以南大冈车站以北的范围,几经沧桑,演变成今天的大冈集镇。

丁子集东首有一座庵堂名为普佛庵,建于1899年(即126年前庚寅年间),首任住持许洪,首任教师史东友,二代大和尚沈勤干。庵堂一度香火盛行,后毁于战火。在1943年7月,发生丁子集普佛庵渡口伏击战。驻大冈日伪军百余人到东乡“扫荡”,我二区区队侦悉后,飞速赶往丁子集渡口伏击,四名伪军被打伤、两名被活捉,缴获轻机枪一挺、子弹百余发。

 

白驹堡村庄点名称来历

原名“白驹跑”,相传古时因本庄人挖掘墓穴时,见一盒子中有一对白鸽。开启盒子后,一对白鸽向东南方向飞往白驹(现大丰市白驹镇),故而有了“白鸽往白驹跑了”之说,现谐音称该庄为“白驹堡”。

 

楼地头村庄点名称来历

相传千年之前,原先为张姓大户人家,在此建了一座木楼房,一位张姓大户人家小姐住在里面。后来小姐失足跌下楼,不幸死亡,后木楼房便拆除,其原址逐渐成为村庄,故名楼地头。

虎儿墩(会骸山、火花墩、碗瓦墩)。在佳富村黄沙港西北有一沙岗,高约三米,方圆约一百米,当地俗称“虎儿墩”(又称会骸山、火花墩、碗瓦墩)。据当地人传说,穆桂英曾扎营于此,此墩为穆桂英点将台。

清光绪《盐城县志》称此墩为会骸山,于“邱墓”中载:会骸山。徐坚《初学记》:县西南有会骸山。有金牛,昔有兄弟三人,共凿坎求,同死穴中,因名。案盐境无山,当是因冈阜为冢,遂为山耳。汉书《地理志》注引如湾云“黄图谓陵冢为山”。1914年印水心著《乡土地理》于古迹中亦载,“会骸山在今黄沙港”,并载,相传山中有金黄牛,昔有兄弟三人凿坎,同死穴中,因名。公社化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境内沙岗均已填平。

另传,“虎儿墩”十分神奇。凡是婚丧喜庆需用大量碗盏的人家,事前到“虎儿墩”焚香祷告,需借碗盏的品种和数量,届时可拿到求借的碗盏。后来有人贪心,只借不还就再也借不到碗盏了。只借不还的农户家中碗盏亦自行破碎,农户慌忙将破碎碗盏送往“虎儿墩”,故又名“碗瓦墩”。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中国时,发现虎儿墩高地石子中含有紫晶,将紫晶石子全部掳掠一空。

 

舍田朱村庄点名称来历

“舍田朱”村庄点原名“朱家舍”现位于佳富村五组原朱杨二组。相传明朝时期朱家兄弟三人响应洪武皇帝号召,由苏州南门迁到此地开荒种植,此地命名为“朱家舍”,直至解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差、产业落后被称为“舍田朱”,其意思是交通落后、人少、地多、粮食产量低。现如今该村庄点有56户人家,6米宽水泥道路贯穿整个村庄,居民家家有车,资产超百万民营企业家15名,千万元民营企业家4名,超亿元企业家1名。

 

锦绣佳富农场外景

 

大冈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佳富烈士陵墓

 

组稿 丹  李海涛 王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