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20日
铁路进水乡
□ 邹凤岭
在水乡,趟过一条河,前面还有无数条河。自古以来,路是水路,出行得靠船。本世纪初,家乡盐城破天荒建成了铁路,通上了火车。由此,改写了古老水乡“地无寸铁”的历史,父老乡亲们无不欢欣鼓舞。
汽笛声声,列车奔驰在繁忙的铁道线上。我坐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向窗外眺望,漆黑的夜晚,一座座城镇和村庄,繁星般的灯火,流星似的向后退去。奔驰的列车,舒适的环境,是一种旅行享受。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本次列车减速行驶,前方就是家乡盐城终点站了。我提着行李,下了平稳靠站的列车,迈步故土,一座现代化城市立于眼前。身旁的老者微笑着说:“旅行真方便。昨晚还在成都,这会儿就到家了。”目送老人远去的身影,想起我与父亲那段难忘的远行。
上世纪70年代,我应征入伍。离家走向军营时,父亲划着那熟悉的小木船无数次从水乡出发,送我去学校读书,陪我到县城。当父亲得知我们这批入伍新兵,将乘船去往江南重镇,然后再换乘火车时,他期盼地说:“要是咱们盐城也通铁路就好了。”通铁路,是多少代人深藏心底的梦。
第二年,父亲到部队看望我,沿着我去往部队所走过的路而行。没有出过远门的父亲,说起第一次坐火车的感受,体验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父亲说,当列车驶在大地,看到群山之间蜿蜒的铁路前后无际延伸时,心头涌上一种震撼感。那天夜晚,火车过江,车外黑咕隆咚,只见一个个桥灯刷刷地闪向后方。从火车发出空空洞洞的声音里,能感知这桥下的江水又宽又深。父亲说:“这长江大桥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桥,那从桥上奔驰的列车,要比家乡蟒蛇河里行船还多。”
多少年来,路与大地一同饱经沧桑。在水乡,千百年来依靠河网灌溉田地,润泽家园。纵横交错的河流,同时也承载着家乡交通运输的功能,把盛产的稻麦鱼蟹、白色海盐送往四面八方。可是,这水上运输实在是太慢了。那一年,我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从水乡出发,折腾了一整天才到达省城南京,再排上大半天的队,好不容易才买到火车票,由北京转飞曼谷。曾经的行路难,记忆犹新。
“也许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水乡,有了铁路,打开了千百年来人们封闭的生活与环境,拉近了与远方世界的距离。那一天,我与大伯一同走在通榆河水岸,眼前钢铁铺就的路,银光闪闪,蜿蜿蜒蜒伸向了远方。大伯赞叹,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高铁动车领先世界。如今从家乡出发,坐在列车上打几个盹,睁开眼睛就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我俩说话间,一列火车风驰电掣奔腾而来,呼啸而过。听那汽笛声响,如听天籁之音。记得火车刚通车的那些日子里,乡亲们兴致勃勃从乡下赶来看铁路,不为别的,就是感受一下出行的便捷和生活的美好。
新时代,新征程,铁路建设传喜讯。近年来,地处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随着高铁建设将成为里下河腹地综合运输枢纽,迎来发展新机遇。伴着铁路建设历史性突破,唤醒了无数人的梦想,推进了区域发展,城市快速崛起,实现了红色老区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全面腾飞。
月色明朗,小车行驶在高架桥上,眼前的铁路、城市高架路与水岸灯火交相辉映,如诗如画。一列列火车由远而近,又渐渐驶向远方,消失在朦胧夜色里,激开瞬间的气流涌动,旋即又归于平静。月光照在铁轨上,平静而柔和,把我的思绪无限放大和延长。又一次,我醉在这城市车辆过往、流光溢彩的美景里,醉在了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巨变的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