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11日
春风化雨,感受时代变迁 继续奋进,迎接美好未来
【编者按】光阴似箭,岁月如歌。改革开放40年来,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这40年的众志成城、40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经济活了、道路宽了、房子高了、生活好了……神州大地,翻天覆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历史变革的经历者和见证人。
今日起,本报推出“苏州银行”杯——“寻找老照片、回眸四十年”摄影作品选登,用影像回忆盐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变迁。
盐城高架潘黄枢纽 刘 阳 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1979年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盐城县第一中学被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九十五所普通中学之一,这是一中发展史上一个难得机遇,一次重大转折。
1983年6月盐城建市,盐城县第一中学遂更名为“盐城市第一中学”。2008年9月1日,一中南校区建成。2010年,盐城市毓龙路实行西延,盐城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正处于此道路西延路段上,因此实行整体拆迁,高中全部搬入新校区,初高中校区完全分离。至此盐城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成为一中2010届以及之前全体初高中毕业生永远的回忆。
(图/文:张 涛)
盐城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旧址)
盐城市第一中学新校区
125省道是盐城大市区连接大纵湖、横贯盐都西部镇(区、街道)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也是推进沿海大开发的一条重要陆路通道。125省道(步湖路),始建于1986年,称大杨公路。1994年延伸至沙沟镇,改称大沙公路。1998年部分路基建成,2000年改造成水泥公路。作为农村道路“一号工程”的125省道,全长43公里,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建成通车后,市区至大纵湖车程只需半小时,对沿线乡镇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文:王监书)
125省道
老步湖路
大纵湖镇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锅底洼”,水网密布,湖河沟汊,纵横交错,村里百十户人家,分成刘家墩、陈家舍、王家垛,各不相连,出门就上船,动步就撑篙,是远近闻名的“水荡孤岛”。
改革开放后,筑起了乡村简易的土路或砖头路,独木桥换上了水泥桥,大伙儿忙着搞水产养殖,我因当民办教师,因势而宜,就养蛋鸡。老家离镇20来里路,撑船一来一回要一天工夫,有了简易公路,动起了买自行车的心思。“凤凰”“飞鸽”“长征”名牌货十分紧俏,去邻镇找熟人,花220元钱“弄”一辆南通简制的“飞鸽”,这是村上首辆“私家车”。
2004年搞村村通公路工程,125省道穿村而过,黑色路面,双向四车道,东接徐盐高速,西连京沪高速,早晨去盐城办事回家吃早中饭,奔上海一天打来回。2010年,我当教师的工资涨多了,儿子、儿媳大学毕业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儿子提议买辆轿车“玩玩”,一家人举手赞成。第二天就去盐城开回了一辆红色的“奇瑞”轿车。有了轿车,走亲访友不挤公交、送孙女上学不遭风吹雨淋,进城办事不再吃力撑船……方便、快捷、舒心, “水荡孤岛”终于接上了幸福的小康路。
(图/文:刘庆宝)
三官村坐落于苏北里下河腹地、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毗邻,隶属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2001年3月,由小官、大官、南官3个自然村合并成为“三官村”。新三官村总投资1.5亿元,占地680亩,规划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由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园林古建所设计,体现了以水为魂、水绿相间、临河而居的规划理念,展现明清时期里下河古村落风貌。2012年开工建设,至目前已基本建成,被认定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
(图/文:王监书)
小官村
新三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