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9月01日

表弟婚礼上的随想

□  徐红旗

五一假期,远在天津创业的表弟专程回老家举办婚礼,我们一家三口应邀欣然前往。

新娘、新郎两家分别住在镇上的南首和北端,穿街而过的平湖大道将两家联系了起来。吉时刚到,由八辆豪华气派的奔驰轿车组成的迎亲车队从新郎家缓缓驶出,从繁华的平湖大道绕上宽畅的双新大道,再转入文化气息浓郁的宋曹路、陈琳路,来到新娘家接新人。当车队到达婚礼现场时,欢快喜庆的礼炮响彻水乡小镇上空,婚庆司仪妙语连珠的叫好声博得了此起彼落的笑声、掌声,热情奔放的乐曲更是感染了全场。看着身边的妻子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女儿,我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了二十多年前。

经人牵线搭桥,我与爱人相识相知相恋。一年后,在商量结婚事宜时,一道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爱人家在距离集镇最偏远的村庄。村庄河道纵横,四面环水。所谓陆路,只是多年前用下脚料的砖头铺就的一条羊肠小道,加之长期失修,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平时,一个人骑自行车小心谨慎些倒还罢了。如遇到雨雪天气,路面两侧滋生青苔,稍不留神就会滑倒甚至摔伤。当时,往返集镇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一条水泥帮船。

按照传统习俗,女儿出嫁谓之“出门”,而且必须正日子当天从娘家“出门”。那个年代,还没有像现在时兴到大酒店租赁场地办婚礼。加之交通不便,我们只好入乡随俗,按照传统模式举办婚礼。考虑到婚礼当天各项仪式比较多,我和爱人商量后提前安排船只将大件嫁妆送到了婚房。结婚前一天,父亲将接新人的挂桨机船收拾干净,贴上了由我亲自剪裁的大红喜字。我的大叔张罗准备着传统婚礼的铜锣、喜柴、火盆等一应事宜。

一年后,女儿出生。顾虑到孩子太小,往返不便,去岳父母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一时间,惹得老人家不高兴。第二年中秋节前,我骑着摩托车载着爱人和刚刚牙牙学语的女儿到村里给岳父母送节礼。途中有一座桥,没有护栏,桥面中间约一米宽左右,上下桥的两端各有一块五十公分宽的水泥板。爱人抱着女儿坐在后座,上下车很不方便。所以,当即决定不下车直接开过桥。为了避让桥头路面的坑坑洼洼,我小心翼翼地减速慢行。来到桥头后再提档加速往上冲,然而为时已晚,在上坡的那块水泥板中间,摩托车明显动力不足,不进反而倒退,险些滑入河堤。我在第一时间捏紧刹车的同时,用脚尖小心翼翼地支撑着桥面的边沿,避免了连人带车滑入河堤。因为地处偏僻,当时没有其他人途经此地,无奈之下只好自救。因为摩托车有尾箱的遮挡,爱人怀抱女儿在后座上一点一点地往左挪动下车。既要保持摩托车的相对平衡,又要腾出位置确保爱人下车后能站稳,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最终有惊无险摆脱困境,着实考验了我们一番。

几年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举家进了城。到村里看望岳父母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后来,村里在全镇优先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不久,村际公交驶到了村口,每天六个班次,风雨无阻,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在“引凤还巢”大潮中,各家各户外出务工、发展的能人巧匠陆续回家创业,先进的规模化种植养殖技术在这里得到了普及,带动了螃蟹、河藕、龙虾、淡水鱼等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运输车辆、私家轿车往返频繁,时常造成交通拥堵。这不,前年初,路面拓宽、桥梁加固改造工程方案上报后第一时间通过了审批并顺利实施!

现如今,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庄,两辆中型运输卡车可以轻松交汇。道路两侧种植了经济防护林,专人负责养护,通往世外桃源的林荫道已见雏形。远远望去,一片片养殖水面上,渔家泛舟忙碌。一垄垄绿波荡漾的荷塘里,红的、白的、粉的,朵朵荷花盛开其中,美不胜收。微风拂过,农家乐门口的两盏大红灯笼喜笑颜开地摇曳了起来,婀娜多姿的荷莲载歌载舞欢迎着远方的客人,素雅清新的荷花香溢村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