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8月16日

粉墨人生 筝琶有声

——读刘云若现代通俗小说《粉墨筝琶》

顾仁洋

 

和儿子谈起暑假的生活,建议他不妨读一些通俗小说,一来作为漫长苦夏学习之余的假期消遣;二来借着通俗小说希望他增加点阅读的兴趣。说起通俗小说,脑海里似乎有筝、琶的弦被触碰了一下,就想起了刘云若的一本现代通俗小说《粉墨筝琶》。于是,立即重新从书橱里抽了出来,用三四天的时间重读了一遍。

算上这次,《粉墨筝琶》已经读过四次。每一次阅读总是被书中曲折离奇的故事,生动感人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悬念深深吸引。在追寻跌宕的故事悬念里,常常被民国时期天津的社会现实警醒,感喟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多舛。更多的是通过对故事里社会风情、世态沧桑、时代折影、命运无常的阅读,一次次增加了对人生人情深切的感悟。

不记得如何得到的这本定价仅5.4元,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通俗小说读本。1994年2月第一次阅读,就爱不释手,因为可读性极强,算是一口气读完。恼恨的是,书看完了,故事却没有结束。主人公程翥青、林晓莺、陆凤云的命运究竟如何终不可知。书中最后的解释是,“小说连载至此,《一四七画报》停刊,天津、北平相继解放,《粉墨筝琶》即中止写作。”

1995年4月再读,还是一气呵成的读完。然而,最感慨的却是作者刘云若先生。书中末尾写道,“(作者)不幸于1950年突以脑溢血逝世,年五十岁(实际47岁—作者注)。《粉墨筝琶》因而永无续稿了。”想不到写得如此脍炙人口民国天津卫社会言情小说的作家却英年早逝了,这得让多少作者吊着的阅读胃口得不到满足啊。

2011年5月,重读《粉墨筝琶》,读完684页的小说书,还是欲罢不能。后来获知《粉墨筝琶》1948年竟然有电影版本。读了剧情介绍,更不能满足阅读的愿望。算起来,电影选取的内容至多是书中第一部分。包括程翥青如何与陆凤云相识结婚分手,如何与大巧儿(林晓莺)相识相恋,程翥青如何受组织委派重新接近陆凤云夫妻破镜重圆,电影剧情距离书中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故事实在是相去甚远。

一直以来,不忍重读此书,怕被书中程翥青、林晓莺、宛宜等后续没有结束的故事拖住。到底因为和儿子谈起通俗小说,才在6月末花三四天时间又重新阅读了一遍。

这次阅读过后,在“度娘”上更广泛地了解了一下作者刘云若。作家沙大风对刘云若的评价是,“天津桥上,有怪杰焉,刘子云若是也。云若抱不世之才华,聪明绝顶,文章犹其余事,而乃不慕利禄,不求闻达,日处斗室,挥生花笔,写人间世。举凡脂粉地狱可悲可泣之事迹,尽入其腕底毫尖,使魑魅无所遁形,有情终成眷属。其文章之绮丽哀感,叙事之宛转曲折,使人雒诵回环,不知个中人之是真是幻,其下笔有如神助……”介绍中又说刘云若,“可同时为几家报刊撰写小说连载。他不打草稿挥笔成章,且写作从不受时空所限,从书桌、床头、膝盖,到书房、戏院、澡堂乃至烟馆、厕所,都是他小说的产地。由于随时都会被人催稿,他写作时的纸张也五花八门,茶叶纸、糕点包装纸、月份牌纸、烟盒纸乃至报纸边、墙头告示等均成为他小说的稿纸。”心里真对刘云若感叹不已,钦佩不已,愿为他写得一篇篇盛极一时的社会言情小说而拍案叫好。想来,怪不到《粉墨筝琶》写得如此绝妙、耐读呢。

写到这里,或许大家会很纳闷,《粉墨筝琶》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值得三番五次地想一口气读下去呢?以我愚见,结合网上书评,《粉墨筝琶》实在算得上民国时期天津通俗小说大家刘云若40多部作品中的精品力作之一,是一部以沽上风情、天津风物为题材的社会言情小说。小说“既广泛地摹写了天津沦陷后的市井民情,也揭露了民国时期天津所谓上层社会的豪华堕落,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种种丑闻,以及下层社会众多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更蕴含了‘抗日反汉奸’的时代主题”,是一部盛极一时、至今影响广泛的通俗小说。

研究者以为,刘云若的《粉墨筝琶》与老舍的《四世同堂》、萧红的《生死场》、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成了描写天津、北京、东北、上海沦陷区全景化的书写体系。又云刘云若作为民国北派社会言情小说大家,可与张恨水齐名。细读《粉墨筝琶》,小说确实笔墨细腻酣畅,情感流畅淋漓,人物表现感人至深,确实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其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炎炎苦夏,跟着跌宕起伏的悬念,精心构思的故事,反复修炼的情节,读一本这样的通俗小说,想来必是一件阅读快事,读后也总会大有裨益的。